正文 第23章 克服太老實的做事習慣(2)(2 / 3)

女孩:“我能放棄。”

佛祖:“你還必須修煉五年道行,才能見他一麵,你不後悔?”

女孩:“不後悔。”

於是,女孩變成了石橋的護欄。一天,女孩看見了那個她等了五年的人,他行色匆匆,像有什麼急事,很快從石橋的正中走過了,當然,他不會發覺有一塊石頭正目不轉睛地望著他。男人又一次消失了。

再次出現的是佛祖。

佛祖:“你滿意了嗎?”

女孩:“不,為什麼我隻是橋的護欄?如果我被鋪在橋的正中,我就能碰到他了,我就能摸他一下。”

佛祖:“你想摸他一下?那你還得修煉五年,你願意?”

女孩:“我願意。”

佛祖:“你吃了這麼多苦,不後悔?”

女孩:“不後悔。”

女孩變成了一棵大樹,立在一條人來人往的官道上。五年的最後一天,男人終於來了。這次,他沒有急匆匆地走過,因為天太熱了,他走到大樹腳下,小睡了一刻,在動身的前一刻,他回頭看了看這棵大樹,又微微地撫摸了一下樹幹,然後頭也不回地走了。

就在他消失在她的視線的那一刻,佛祖又出現了。

佛祖:“你是不是還想做他的妻子?那你還得修煉。”女孩平靜地打斷了佛祖的話:“我是很想,但是不必了。”

佛祖:“哦?”

女孩:“這樣已經很好了,愛他,並不一定要做他的妻子。”

佛祖:“哦。”

女孩:“他現在的妻子也像我這樣受過苦嗎?”

佛祖微微地點點頭。

女孩微微一笑:“我也能做到的,但是不必了。”

就在這一刻,女孩發現佛祖微微地歎了一口氣,或者是說,佛祖輕輕地鬆了一口氣。女孩有幾分詫異:“佛祖也有心事?”

佛祖的臉上綻開了笑容:“因為這樣很好,有個男孩可以少等十年了,他為了能夠看你一眼,已經修煉了二十年。”

一個早上,媽媽正在廚房清洗碗碟,她四歲的小孩子自得其樂地在沙發上玩耍。

不久,媽媽聽到孩子的哭啼聲,趕緊衝出去看發生了什麼事。

孩子仍坐在沙發上,手卻插進了放在茶幾上的花樽裏。花樽上窄下闊,他的手伸進去但抽不出來。母親用了不同的辦法,都無濟於事。

媽媽開始焦急,她稍用力一點,小孩子就痛得叫苦連天。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媽媽想了一個下策,就是把花樽打碎。可是她稍有猶豫,因為這個花樽不是普通的花樽,而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古董。不過,為了兒子,她忍痛將花樽打破了。

雖然損失不菲,但兒子平平安安,媽媽也就不太計較了。她讓兒子將手伸給她看看有沒有損傷。雖然孩子的手沒有任何皮外傷,但他仍是緊握住,似乎無法張開。是不是抽筋呢?媽媽又驚惶失措了。

不料,小孩子的手不是抽筋。他的拳頭張不開,是因為他緊握著一個一元硬幣。他是為了這一個硬幣,所以把手卡在花樽口內的。

其實,小孩子的手伸不出來,不是因為花樽口太窄,而是因為他不肯放手。

◎ 學會選擇,學會放棄

人在進入社會後會有各種各樣的欲望,人有欲望本無可厚非,但有的人的欲望是客觀的、有節製的,這樣的欲望隻會是一種目標、一股動力,可以使人具有方向性;而有些人的欲望則是主觀的、無限製的,貪得無厭什麼都想要,有時甚至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需要多少才能得到滿足。這樣的欲望隻會給自己增加壓力,超負荷的欲望會羈絆人前進的腳步,有時甚至會將自己引向歧路。

欲望太多、太重,會讓負重的人陷入人生的陷阱中。人有七情六欲,這本屬正常,也是人在物質社會裏不可或缺的東西。可是六欲不能太重,七情亦不能太多,隻有這樣,一個人才能在社會上立足,也才能夠不被欲望左右。否則,就會成為自己利益的馬前卒或是非法財富的掠奪者。老實人舍不得放棄任何東西,這也是視角狹隘的表現。生活中,我們必須懂得有所選擇,有所舍棄,尤其是在困境中時,犧牲小的代價,就能換來整體的利益,若不知足,有時連起碼的東西都得不到。

20世紀60年代是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那時,世界能源的主要支柱是石油,因此作為石油的運輸工具——油船就顯得很重要,一股油船熱很快席卷了整個日本。

然而這時候,已經經營造船業多年的日本巨商坪內壽夫,卻反其道而行之,不跟別人湊熱鬧,不顧董事會其他人員的反對,毅然決定放棄紅紅火火的造船業,改而投資汽車專用輪胎。坪內壽夫認為,既然是這麼熱門的行業,洶湧而來的人肯定很多,不久後必然會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麵,等到那時受重創,不如現在就趕快轉行。

果然,幾年後日本就因為造船業生產的產品供大於求,很多造船廠損失慘重。坪內壽夫獨特的眼光讓同業者敬佩。

事實也證明了坪內壽夫的決策是正確的,70年代初,日本汽車大受世界各地人們的青睞,坪內壽夫的生意扶搖直上。

想把生意做大,就應該把眼光放遠。不要因為眼前有利潤而緊抓不放,有得必有失,懂得放棄,才有更多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