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業的初心(1 / 1)

創業的初心

專欄

作者:魏武揮

勿忘初心。

這是很多創業的人耳熟能詳的話。這句文縐縐的話的意思就是“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過,中國人還有一句古話叫“不見棺材不掉淚”。雖然都是堅持,前者明顯是褒義的;後者明顯是貶義的,一根筋,一條道走到黑,最後碰得頭破血流。

關鍵是,初心,究竟是什麼?

有一個朋友從原來的公司出走創業,做著做著碰到另外一個公司想和其公司合並。朋友有些動心,因為長久以來一直孤身一人,看著那家公司幾個合夥人之間其樂融融十分豔羨。更重要的是,與幾個誌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一件自己想了很久的事,看上去也頗為不錯。

我問了一下這位有些感性的朋友:你當初在原來那個公司也可以做你今天的創業項目,為什麼還要出來自己做?那麼累死累活所為何來?朋友說,原來公司的架構比較龐大,要做一件新銳的事很麻煩,要處理很多關係,還不如自己跑出來幹來得幹脆。

於是我說,勿忘初心,初心不是what,是why。初心不是一件具體的事,而是為什麼要創業?甚至可以這麼說,做一個具體的什麼事,並不重要。

很多今天看來很成功的公司,它們的創始人一開始做的不是這個。Linkedin創始人霍夫曼在他的《至關重要的關係》一書中列舉了好幾個案例,比如說,Flickr兩位創始人一開始想做的是一個名為“永無盡頭”的遊戲,相冊應用不過是遊戲裏的一個配件罷了;Confinity公司一開始想做的是讓設備(主要是掌上電腦)之間安全地發送和接收電子資金,後來搞著搞著就弄出了一個PayPal。具體的事兒在變,但變化中不是毫無邏輯可循。更重要的是,創業者心中不拋棄的是一個理念,而不是某個具體的事。後者,隻是達成前者的一條路徑罷了。條條大路通羅馬,未必一定要在某一個具體的事上執著不已。

但為什麼要出來自己創業做,而不是待在某個大公司裏借用該公司的資源做,這件事一定要想清楚。我很多年前就和人說,創業就是一條不歸路,一旦踏上,很難回頭。勿忘初心,是堅持下去的動力。但不得不需要明白的是,初心是為什麼,而不是你究竟要做個什麼事。

所有的人,都不活在真空裏。想做的事,在某些時刻可能成立,但當市場環境一變,不成立的可能性也很大,又或者,會出現其他的機會和路徑,外部環境的某些因素突然成熟,那完全可以改一條道去幹幹。有人說,創業是一個試錯的過程,不無道理。既然是試錯,又何必糾結在某一件具體的事情上呢?

我以前一直十分困惑於本文開頭提及的中國兩句古話的矛盾之處,但慢慢開始明朗起來,如果著重於一件具體的事,兩句話自然是矛盾的;如果著重於你的創業動機,這兩句話立刻就不矛盾了。

換個事做做,不叫忘了初心。而即便在做那件事,完全是另外一種做法,那才叫忘記了初心。

勿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