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遇到毒蛇追人,千萬不要沿直線逃跑,可采取“之”字形路線跑開,蛇的肺活量較小,爬行一段路程後,就會覺得力不從心;也可以站在原地不動,麵向著毒蛇,注視它的來勢,向左右躲避。蛇的椎體活動受到一定角度的限製,不能轉折掉頭,設法躲到蛇的後麵。可能的情況下,用登山杖或木棍向毒蛇頭部猛擊。
(7)遇到毒蛇見燈(火)光追來,迅速熄滅頭燈、電筒,將火把扔掉。
(8)如果有雄黃水,可以向蛇身噴灑,蛇就發軟乏力,行動緩慢。
13、被蜜蜂蜇傷了
2007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參觀三孔的遊客眾多,在熱鬧之餘,孔林景區也多了幾位不速之客——蜜蜂,並且有幾名遊客還被這些蜜蜂給蜇傷了。據了解,10月5日下午13點,一位外地小姑娘在家人的攙扶下,匆匆來到曲阜市公安局三孔派出所孔林警務室。經詢問得知,原來小姑娘和家人在參觀孔子墓時被蜜蜂蜇傷了手背,手背紅腫鼓起了一個大包,民警立即從便民藥箱中拿出藥品為她塗抹上。沒多久,先後又來了幾位同樣的患者。見此,民警便到孔子墓附近觀察了解情況,發現有幾隻蜜蜂在來回“遊逛”。民警驅車沿孔林牆外圍巡邏,未發現養蜂戶,於是便拿出工具將蜜蜂“請”出了孔林。
人們對蜂的侵擾總是比較害怕的,確實,這小小的飛蟲倘若被激怒,猛然叮螫一下,會引起許多麻煩。如叮咬處劇痛、紅腫,有水泡;若身體多處被蜇傷時,可引起發熱、頭暈、頭痛、煩躁不安、抽筋及昏厥等,少數過敏者情況更不妙,可有蕁麻疹、鼻炎、唇與眼瞼水腫、氣喘、脈搏快、惡心嘔吐、腹痛、血壓下降、神誌不清、休克和昏迷等。這是因為蜂毒液含有蟻酸及神經性毒的緣故。
蜂屬於昆蟲綱,膜翅目。蜂的種類很多,常見的蜇人蜂有胡蜂(亦稱黃蜂或馬蜂)、蜜蜂、蟻蜂、細腰蜂及丸蜂等。蜂尾均有刺器和毒腺。黃蜂常巢穴棲居於山林樹叢中、山洞裏或家庭居室窗外房簷下,喜群居,往往集體飛翔,如在有蜂棲息的山區樹林中行走、勞動或戲弄蜂巢時,黃蜂常蜂擁而上,蜇傷露出部位的皮膚。
夏秋季節外出野遊,如被蜂蜇傷,不要以為沒有什麼。應引起重視,有時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假如蜂毒進入血管,會發生過敏性休克,以至死亡。被蜂蜇傷後,可以采取以下這些處理辦法:
(1)被蜜蜂蜇傷後,要仔細檢查傷口,若尾刺尚在傷口內,可見皮膚上有一小黑點。可用鑷子、針尖挑出,在野外無法找到針或鑷子時,可立即用膠布拔出尾刺或用嘴將刺吸出。
(2)不可擠壓傷口以免毒液擴散,也不能用紅藥水、碘酒之類藥物塗擦患處,這樣隻會加重患處的腫脹。
(3)因蜜蜂的毒液呈酸性,所以可用肥皂水、小蘇打水等堿性溶液洗滌塗擦傷口,中和毒液。在野外被蜜蜂蜇了,如果沒有堿的話,你可以找一種叫“荊”的灌木叢(野外這種植物很多的),把它的葉子搗碎(沒工具時,用石頭就行)敷在被蜇處。也可將生茄子切開塗擦患處以消腫止痛。傷口腫脹較重者,可用冷毛巾濕敷傷口。
(4)若被黃蜂蜇傷,因其毒液呈堿性,所以要用酸性液體中和,如食醋、人乳塗擦患處可止痛消癢。
(5)若被馬蜂蜇傷,用馬齒莧菜嚼碎後塗在患處可起到止痛作用。
(6)蜂蜇後局部症狀嚴重、出現全身性過敏反應者,除了給予上述處理外,如帶有蛇藥可口服解毒,並立即送往醫院救治。
(7)萬一發生休克,在通知急救中心或去醫院的途中,要注意保持呼吸暢通,並進行人工呼吸、心髒按壓等急救處理。
為了防止被蜂蜇傷,在野外山間行走請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到野外登山郊遊時,避免經過沒人走的草徑、草叢,這些區域可能是毒蜂築巢之所。山岩及樹枝上也要隨時留心觀察,有些蜜蜂是棲息在樹枝上的。此外垃圾堆、花圃區也是蜜蜂經常出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