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校園生活篇(1)(1 / 3)

校園生活安全涉及青少年生活和學習方麵的安全隱患有許多種,比如打架鬥毆、體育運動損傷、火災火險、自然災害等等。這些都時刻在威脅著同學們的健康成長。“安全”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它是我們正常學習、生活的基礎。因此,我們要攜起手來,共同營造“關注校園,關愛生命,關心自己”的氛圍,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逐步提高同學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1、危險打鬧要不得

小靜與小強均為某中學初二年級學生。某日晚自習前,小強將一條蛇帶到學校玩耍。小強出於惡作劇,將蛇放在小靜的手臂上,小靜當場就嚇得尖叫著跑出教室,被課桌絆倒。同學將其扶起,小靜大哭著跑出了教室。老師點名時發現小靜不在,便向同學詢問,得知小靜被蛇嚇後跑出教室一直未歸,即刻通知其父母一起尋找。次日淩晨,才找到無目標遊走的小靜。後經某醫科大學司法精神病學鑒定,小靜患了心因性精神障礙,其發病與被驚嚇直接相關。

本案中學生小強違反學校規定,將具有危險性的動物帶進教室並以惡作劇方式嚇著學生小靜。作為限製民事行為能力人,小強應當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所產生的不良後果,對造成小靜精神疾病的後果承擔主要責任。

由於未成年學生彼此間的追逐、玩耍、打鬧、玩笑等行為,而造成的學生身體受傷的情況,在中小學校中是比較常見、多發的。媒體曾報道過這樣一個案例:

13歲的劉某和12歲的張某都是五年級學生。一天午餐的時候,貪玩的劉某在學校餐廳吃完飯後便與張某等同學一起到學校禮堂玩耍。張某發現主席台上有一張破舊不堪的竹涼床,就拆下一塊一米多長的竹片,對準乒乓台一陣猛打,劉某也感覺好玩,就從張某手中取過一根,兩人對著台子,麵對麵地抽打起來。

正在教室午休的學生幹部李某來到禮堂,對兩人加以製止。但兩人對李某的勸阻不但不聽,反而打得更加起勁。幾分鍾後,劉某一時興起,跨上球台,試圖占據有利位置後用竹片與張某對打,不料還未站穩,張某手中的竹片斷頭就飛進劉某的左眼,血從劉某的眼眶中流出。劉某雙手緊捂雙眼,痛得身體緊縮成一團,不住地呻吟起來……後來,雖然醫院全力救治,劉某的左眼還是沒有保住。

通過以上案例,我們了解,同學之間在玩耍時一定要注意安全,自己不能傷害別人,也要當心自己被“不明物”傷害。同學們要注意:不要在狹窄的教室門口、樓道內推推搡搡,擠成一團,或猛衝猛跑、追趕打鬧,不要騎在樓梯扶手上下滑;上下樓梯時要盡量靠右行,要走好走穩;不要在教室內打鬧,或耍弄教鞭、掃帚等。

總之,為了自己和其他同學的健康成長,我們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做危及別人健康的遊戲和事,同時還要學會保護自己,以免自己受到傷害。

2、有人在打架

“當時宿舍門口衝進幾十名高二學生,對我進行拳打腳踢,其中一名同學還掏出勺子猛地刺中我的手臂,沒想到,噩夢並沒有結束,僅10分鍾後,十幾名高一同學也衝進來,他們雙手吊在床架上,飛起雙腳對我瘋狂亂踹……”這是2007年7月12日中午,在南海某中學發生的一幕校園暴力。

事情要追溯到7月5日那天。當天下午在曆史考試期間,同一考試室的姓梁和姓邵兩名同學(同級不同班)就坐在小林的上下桌,當時姓梁的同學要求小林幫他傳遞作弊紙條給前麵的姓邵同學,但遭到小林義正詞嚴的拒絕,隨後兩人就惱羞成怒對小林進行了一番恐嚇。

7月12日,期末考試的最後一天,考完下午的化學後就可以離校回家。中午1點36分左右,小林正在6樓的宿舍收拾行李,這時,宿舍大門突然被打開,門外衝進來四五個人,再仔細一看,後麵還有幾十個人緊跟隨著。“就是他了!”為首的一名男子指著小林大喊,隨後揮起拳頭向他頭部擊打。

混亂中,一人不知道從哪裏找來一把折斷了的勺子,猛地向小林的左手手臂刺去,小林當時慘叫一聲,隨後手臂鮮血直流。“同宿舍的其他兩名舍友見狀,上來用身體擋住我,企圖保護我,但被他們拉開了。”小林說。

為首的男子一邊打,一邊大喊:“初中時我可以打你,上高中我一樣可以打你。”小林才恍然大悟,原來帶頭打他的人就是在校念高二的胡某,在念初中時,他們曾有過節,小林被胡某打過,後來還報了警。毆打進行了六七分鍾後,高二學生胡某帶人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