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有禁忌。壽辰是大吉大利的日子,因此要以祝賀、頌揚等吉利的語言為主。不僅對“壽星”要這樣,對“壽星”的親屬以及賓客也要如此。一切易引起爭論的話題都不宜在祝壽活動或席間交談。即使過去曾與誰發生不愉快的事,見麵時也應該寬宏大度,將往事擱置在一邊。宴飲要有節製,不能醉酒,以免失態或失儀。
節日時的饋贈
吉祥如意過春節
春節,是充滿喜慶的日子,親朋好友之間會來往走動,這時都會帶上一份禮物表達心意,禮物應當因人而異:
兒童,首選營養品,以幫助兒童身體健康成長,其次是學習用品。
送同學朋友,可選送賀年卡、年畫、掛曆、台曆、書、紀念郵票、鮮花等。
送老人,首選健康產品,除了產品本身的功效外,還含有祝願身體健康的意願。但健康產品選擇十分困難,因該類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一定要選效果好、見效快、名氣大的產品,尤其是選見效快的產品更關鍵,否則收禮人使用完禮品後仍不見效果,禮品的意義就失去了。其他的,比如印製精美的年畫、掛曆、台曆;糖果、點心;水果、時令特產;紅色中國結;適合老人的擺設等等,都很不錯。
平日裏不常在父母身邊,對於父母的辛苦也不甚了解,總是理所當然地享受著父母溫暖的關愛,卻很少顧及父母不計回報的付出背後的用心良苦。好不容易回家,給父母的禮物當然是最重要的。春節回家,陪父母一起照個“合家歡”,那是送給父母最特別的春節禮物。
送出的禮物最好別具一格,讓人一見傾心。總之,禮品本身的價值並不關鍵,最關鍵的是禮品的含義。選擇該類禮品無固定模式。
愛深似海母親節
母親節創於美國,創立者是美國弗吉尼亞州的安娜·加爾維斯女士。現在世界上已有許多國家慶祝這個偉大的節日。為人子女者都想到給平日操勞的母親送上一枝鮮花、一件禮物,表示祝賀。安娜·加爾維斯的母親在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曾擔任弗吉尼亞州拉夫頓城一個教會主日學校的總監,講授美國國殤紀念日課程。在講到戰爭中為國捐軀的英雄的故事時,她感慨萬分,認為應該給失去兒子的母親創立一個紀念日,給母親們一種慰藉,她對加爾維斯講述過《聖經》中母親的故事,並說:“我們有許多以男人為對象的節日,卻沒有一個獻給母親的節日。我盼望並祈禱有一天會有一個紀念母親的節日。”
1906年5月9日,安娜·加爾維斯的母親逝世,她萬分悲痛,為了紀念母親,立誌要實現母親遺願,創立母親節。在母親逝世一周年忌日,加爾維斯在格蘭夫特舉辦了一個紀念儀式。那天她佩戴了母親生前最喜愛的白色康乃馨來紀念亡母,並向人們呼籲設立一個頌揚母愛的節日,在那一天為母親送上紅色康乃馨,感謝她的養育之恩。有許許多多人趕來參加這次紀念活動,並在街頭形成了遊行隊伍。加爾維斯的這一倡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讚同,這使她在萬分感動的同時也看到了希望。她到各地講演,編印宣傳品,宣揚母愛的偉大,她的倡議得到美國各地各界人士的支持。著名作家馬克·吐溫也特地致信加爾維斯,稱讚她的這一偉大創舉必將在人類曆史上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時他自己也佩戴了白色康乃馨來悼念亡母。在加爾維斯的不懈努力和廣大民眾的大力支持下,1910年,西弗吉尼亞成為第一個正式承認母親節為公假日的州,一年之後,幾乎所有的州都承認了母親節。1914年美國參眾兩院通過決議,規定母親節為全國性節日,威爾遜總統也明令規定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此後,母親節從美國傳到了世界各國,全世界的母親都在這一天收到了兒女送上的康乃馨。
1934年5月,美國首次發行母親節紀念郵票。郵票上有一位慈祥的母親,雙手放於膝上,欣喜地看著前麵花瓶中一束鮮豔美麗的康乃馨。隨著郵票的傳播,在許多人心中就將母親節與康乃馨聯係在了一起,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愛的花。
送母親最好送紅色和粉色康乃馨。
紅色康乃馨:代表溫馨、母愛,相信您的愛。
粉色康乃馨:代表熱愛著您,祝您永遠美麗。
而黃色,白色,雜色康乃馨就不太合適送給母親了。
黃色康乃馨:表示蔑視,而且中國人,尤其是年紀大的人比較忌諱黃色,認為不吉利。
白色康乃馨:常用以懷念亡母,表達“吾愛永在”。
雜色康乃馨:婉轉地表達“拒絕你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