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二章 血戰(1 / 2)

??陳鵬帶著警衛連衝下山坡,他的第一個對手是一名日軍小隊長,與其他日軍士兵的喊殺聲不同,這名日軍小隊長在發現陳鵬之後,隻是那雙陰沉的眼睛緊緊的盯著陳鵬。

他從陳鵬軍服的肩章上就可以看出來,對手是名海南軍高級軍官。而陳鵬也謹慎的盯著,手上的銅環大砍刀微微傾斜,以逸待勞、蓄勢待發。

最終在沉重的壓力氛圍下,還是日本小隊長最先沉不住氣,隻見他向前迅速邁出兩步,“呀!”的低吼一聲,雪白的刺刀直奔陳鵬的胸腹要害。

不過雖然日本兵很快,但陳鵬的反應卻更快,沉重的砍刀直接磕開小隊長手裏的步槍,順勢撩起一腳踢在日軍小隊長右小腿處。

要知道陳鵬腳上穿的可不是布鞋,而是海南軍軍官才配發的高膝軍皮靴,特別加固的軍靴踢在腿上,那疼痛就像是被鐵棍悶打。

而日軍小隊長因為右小腿吃痛,身形一個不穩,被陳鵬抓住機會一刀削飛腦袋,滾落在五米開外依舊睜著不甘的眼睛。

這招刀術卻是厲害,原本就是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大刀隊的無極刀法。由李堯巨根據大刀的特點,再結合中國傳統的六合刀法,創編的一套“無極刀法”。

這種刀法,既可以當刀劈,又可作劍刺,簡單易學,實用性極強。使得二十九軍的大刀對一度成為讓日軍士兵為之恐懼的存在。

至於為什麼日本人怕砍腦袋?其實在於日本人的民俗信仰,他們認為死後全屍才能受到天照大嬸的庇佑,所以在拚刺刀中日本兵很怕被砍腦袋。

而陳鵬就是原先二十九軍大刀隊出身的,當年喜峰口之戰,二十九軍血戰日軍鈴木、服部旅團,一戰成名。

以大刀和手榴彈對抗日軍的先進武器,殲敵五千,喜峰口防線經曆多次激戰始終屹立不倒。

後來日本《朝日新聞》評論道:\"明治大帝造兵以來,皇軍名譽盡喪於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來未有之侮辱。\"

由此可見這套無極刀法對於日軍拚刺技術的克製作用。當然,這也必須有一定的基礎,不然小鬼子沒砍死,反倒先被對方給刺倒了。

再次兜手一刀砍倒一個日軍士兵,陳鵬手上的銅環大砍刀的被染的血紅,一滴滴鮮紅的血液順著刀刃流淌。

但很快他的表現就引起了日本兵們的注意,崇尚冷兵器對戰的日本兵很敏銳的發現了這個不一般的對手。

頓時,就有四名日本兵圍了上來,四把鋒利的刺刀,就如同走馬觀花般繞著陳鵬不停的刺擊。

但是可別忘了,陳鵬的左手上可還拿著M1911手槍。剛才是因為單對單,陳鵬不屑用手槍欺負對手。而現在可就沒有這講究了,九毫米大口徑手槍完全是近戰利器,抬手一槍過去,非死既傷。

“砰!砰!”陳鵬連開兩槍,手槍子彈瞬間就在日本兵胸前留下血窟窿,慘叫一聲倒在地上。

開槍擊中兩名日本兵,剩下的日本兵大驚失色。想開槍反擊,不過彈倉裏的子彈早已退了出去。兩名日本兵對視一眼,嚎叫著衝了上去。

從以往中日雙方白刃戰的戰績成果來看,雖然日軍士兵的身高雖普遍矮小,但幾乎每個士兵都長得粗壯敦實,臉上也沒有中國士兵的臉上常見的菜色,無論是突刺還是格擋,手臂上都帶著一種訓練有素的爆發力。

相比之下,中國士兵身材要顯得單薄,在體力上往往處於劣勢。這完全是取決於兩個國家經濟實力的懸殊,而影響到單兵素質上。

而海南軍戰士則不同於以往的中國士兵。首先是精神上的,海南軍一貫的宣傳政策讓戰士們清楚的知道日本人在華夏大地上犯下了多少罪行,對於日本人已經不再是簡單的一種害怕,而還有這一絲絲仇恨。

而且海南軍有著優厚的撫恤金製度,凡是受傷的戰士,退役後均會得到政府的補貼金。如果是戰死,則這筆撫恤金會從到他家人手中,作為軍屬家庭還會得到當地政府的照顧。

所以,沒有後顧之憂的海南軍戰士們出手果斷、狠辣,有一種視死如歸的氣勢在裏麵。很少用到格擋等防禦招式,往往都是招招不離對方致命要害,完全是一種不要命的打法。

在白刃戰中,不少的海南軍戰士已經身中四五刀,依舊拚死將刺刀刺入對方身體,與對方同歸於盡。

環顧四周,陳鵬用衣袖胡亂的抹過臉上的血漬,兩眼微紅的看著混亂的戰場。這是海南軍曆史上第一次如此慘烈的戰鬥,雙方士兵在做著最後的拚搏,刺刀折斷了就用拳頭,翻滾在地的掐著對方脖子,甚至他還看見一名戰士有用牙齒咬掉對方耳朵的。

隨著戰鬥的繼續,人數少的日軍麵對海南軍戰士一個個不要命的打法,終於略顯頹勢,幾百名日軍士兵圍著車隊中心構成了一道肉搏陣線。

很快,日軍車隊中心的幾十名日軍士兵掩護這一輛黑色小轎車緩緩後退,看樣子是像退出穀口。而在看見這一幕,陳鵬就知道裏麵坐得肯定就是他們這次的目標,那個該死的日軍中將。怎麼能讓他給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