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說這個已經於事無補了,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從日軍手裏奪下大藤峽!”身後的團部參謀程賢拍拍張宇朝的肩膀安慰道。
他不同於張宇朝這樣從戰場上一刀一槍拚出來的軍官,他是學生軍出身,在聽說海南軍和日本人打仗後,投筆從戎離開學校進入了南陸軍校當一名見習生。
所以他考慮的也更加全麵,清楚的知道他們要麵臨的首要問題。日軍占領了大藤峽,對海南軍第一師進入廣西造成不利的影響。
而張宇朝也明白,現在當務之急就是確定日軍在大藤峽駐紮了多少人馬,就像他在軍校裏學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當即,下令道:“命令偵查連,化裝成貧民,去大藤峽打探情況,不需要靠近,隻要能得到日軍的確切人數就行!”
張宇朝在心裏祈禱道,日軍千萬不要超過千人,如果是日軍一個聯隊人馬,就在大藤峽那個狹窄的地方,哪怕是他這個團打上去都未必能啃下這塊硬骨頭。
這裏已經距離大藤峽不遠了,日軍封鎖了山穀,化裝後的偵查連戰士並沒有進的去峽穀,隻能在外麵的山崖上偷偷的觀察一陣子,所以很快就回來了。
或許是滿天神佛聽見了他內心的祈禱,大藤峽的日軍隻是一個大隊的日軍,而且這個大隊中還分別駐守了兩個地方。
其中一部分就是麵向張宇朝這邊的大峽穀口,駐有大約七百的日軍,其餘三百人則是分布在其他地方,以防止有人趁亂方海南軍進來。
張宇朝心情亢奮,謝天謝地還有將優勢搬回來的可能,接下來就要看他們要怎麼將大藤峽奪取了。
而程子賢則是半眯著雙眼,手指在下巴上撫摸,一臉的沉思。張宇朝見此,當即問道:“怎麼了?你有什麼看法?”
自家人知自家事,要論衝鋒陷陣,他一隻手就能將程子賢撂趴下。但輪到作戰計謀,他自知比不上這位軍校第四期優等生的。
而統帥部講這個程子賢安排進三團就是為了彌補他在這方麵的缺憾,有謹慎的程子賢做為副手,一文一武相互結合投入與日軍的作戰中。
很快程子賢回過神來,見團長張宇朝問道,索性回答道:“這次咱們可不能蠻幹,不然就算攻下大藤峽,那我們的部隊也傷亡慘重。事後少不了師座一頓臭罵的!”
“你說得對!打仗是要動不過腦子的!”當了一陣子的團長,他也就有當團長的樣子,不至於每次都想著衝在第一線。
接二連三的情報不斷彙集到張宇朝手上,日軍的人數隨少但卻占據著有利地利,他們隻有突破日軍的這條防線,與西路的海南軍第二師彙合,拿下廣西將是輕而易舉的。
程子賢聽罷,繼續說道:“為今之計,最好是趁峽內日軍還不知道我們的到來,迅速突入大藤峽,一舉將大藤峽收複!”
“恩!這個我知道!但我們該怎麼實施能?”張宇朝問道,大藤峽的地形圖他是看過的,根本不適合突襲,沒搞好就會是損兵折將。
“長官!長官!”突然張宇朝聽見有人叫他,不由得轉過頭去,才發現是那幾個難村民中年紀最小的大約十三四歲孩子。
剛才隻記得和程子賢討論進攻方案了,反倒忽略了這幾個人。而沒有他的命令,這幾個人也不敢走,這就呆到了現在。
看著這個有些膽怯、緊張的神態,張宇朝以為他想要什麼東西,所以奇怪的問道:“怎麼了?有什麼需要嗎?”
而這個孩子的回答卻出忽他的意料,隻聽他說道:“大…,大長官!我知道…,知道怎麼不從出口進入大攀峽。”
真沒想到,這個小孩卻給了張宇朝一片坦途,原來傳說古時這裏有大藤如鬥,橫跨江岸兩麵,晝沉夜浮,供人攀附渡江,大藤峽也因此而得名。
在河道的上有,有一節河道狹窄的地方,那裏就有這種橫跨兩岸的大藤,承載一個比較瘦小的人過河是沒有問題的。
以前因為以前他貪玩,走迷路了才發現的那裏。後來就經常和夥伴們去哪玩耍,就連村裏的大人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