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知道黃埔軍校名字的人,恐怕不在少數。因為從裏麵走出不少赫赫有名、威震天下的戰將,他們為抗擊日寇,解放全中國立下了不朽功勳。而海南軍一直以來因為低中級軍官而導致戰鬥力不理想,所以組建屬於海南軍的軍事學校已經迫在眉睫。
二十二日淩晨,李衛東帶著一部分高級軍官驅車來到海口,參加新軍校的開學儀式。在海口城南方二十裏處,原本是一座廢棄額兵營。民國初由於各地軍閥混戰,這裏也就被廢棄。
而後在去年十二月中旬,統帥部軍校統籌委員會的工作人員選定了這片地方,並組織人手清理了這裏的雜草。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施工,披荊斬棘,鋪路建房,使昔日雜草叢生的廢墟,煥發出新的麵貌。
其實早在去年冬的北越戰爭時,李衛東就已經感覺到海南軍部隊中低級與中級軍官素質普遍較低,在指揮作戰方麵存在代溝,隊列衝鋒時不會配合。所以在政府會議內通過利了一項“建立陸軍講武堂”的提案,且命名為“南洋陸軍士官學校”。
在一月初時,軍校的成立還在修建當中,李衛東組織成立了統帥部軍校統籌委員會,並欽定以原有的大軍營的舊址改建為新校址,學校簡稱為“南陸軍校”。
建校之初,利用原有的土地以及征用鄰近土地而擴建而成。軍校您分為本部、分校(包括訓練場)、大操場和靶場四部分。校本部居中心,占地一百八十餘畝,其建築風格仿德國陸軍學校建成,以及結合華夏的建築元素,為一片大理石餘紅磚水泥為主體的建築群。
到達後稍作休息,李衛東就在教授部主任王允文、訓練部主任徐世慶等陪同下巡視學校講堂,學生宿舍,並瀏覽師生名冊、教授計劃。
校區四麵有高大的水泥雕磚圍牆,牆外是一條圍繞著的小河,校門高八米,進出分為一大二小的城門洞,胸圍的氣勢可與海南軍軍政大樓的院大門相比。門楣上雕刻著 “南洋陸軍士官學校 ”六個黑漆大字,一進校門入眼就是高大的照壁,上書校訓“職責、榮譽、國家”。
軍校的北院是生活區,如今住有大約二千名從軍隊中調回和招募的文化學生。而南院是軍校的中樞和教學區,又分東、中、西、三院。東、西院分別為教室與訓練場,中間是學院的的教學中樞校長室和教導處都在這裏,樓道中間是走廊兩邊是對稱的教室和辦公室。
廣闊的校場也是坐北朝南,四周環以石為欄,布局方正嚴謹,氣勢龐大宏偉。校場的正北是座誓師台,兩邊掛有橫幅,“升官發財,另尋他處;貪生怕死,莫入此門!”
這所軍校主要功能是為部隊訓練初級軍官,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是參照德國與美國的軍事教育,結合現在戰場上的實際情況製訂而成的,將長達兩年的學期縮短為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