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昌江縣,就坐落五指山脈的附近。在這裏的大部分居民都是黎族人,遍布的充滿黎族風情的寨子。隻有少數漢人是來自各地的商販。
李衛東走在黎族寨子的街上,身後隻跟著一個警衛,新奇的關注著這裏的人們的生活方式。
經過幾天的詢問了解,李衛東明白,如今的黎族人就在海南島如同一個國中之國,他們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式,並且擁有各自著武裝力量。這些武裝力量雖然很弱小,甚至李衛東都看不上眼。不過,在自己的地盤上卻有不受自己控製的武裝力量,再怎麼說李衛東都不順心。
黎族人主要居住在海南島的中南部的山地、丘陵、盆地、峽穀和濱海平原上。充足的光、水、熱和動植物資源,孕育出了黎族人的漁獵、農耕等多種生產方式,也鑄就出了獨具特色的各種黎族文化。
磨磨蹭蹭的走在黎族人的寨子裏,李衛東對這裏的一切都充滿新奇,短短一百米的距離,他居然走了十幾分鍾。前世的李衛東出生在華夏的北方,見慣了紅磚平房,白雪皚皚的山峰,對於南方的特色文化可是十分的向往。
相比而言,黎族人對於這個奇怪的人也比較好奇。並不是說他們沒見過漢人,而是這個人與其他行事匆匆的其他人不同。從早晨起,這個人就一直在街上大搖大擺的轉悠。不時嚐嚐那家的小吃,又或著和其他人閑聊幾句。
“大帥!我們就快要到地方了!”帶路的是一個黎族漢子,穿著一身他們黎族的特色服裝。
李衛東隻是淡淡的應了聲,繼續觀察著兩邊的的黎族建築。黎族建築除了較普遍的船形屋建築外,還有一些特殊的建築,“隆閨”(未婚青年男女住宿的小房)、穀倉、山寮、曬稻架、牛欄等。
而對於李衛東的冷淡,黎族漢子並沒有任何不滿。因為他知道身邊的這個人的身份,那可是在海南打個噴嚏,全海南都要顫動的強勢人物。
而作為海南島最早的世居民族,黎族人幾千年來都在這個熱帶島嶼上繁衍生息,並創造出了豐富多彩並獨具特色的文化,服裝文化、飲食文化和建築文化等。
而建築則是黎族文化中最耀眼的一顆明珠。它是黎族人民幾千年來在與大自然鬥爭的過程中,在與海南島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相適應的情況下逐漸形成的,也是黎族人勞動智慧的結晶。
“大長老!我們還要在等嗎?這都等了一個時辰了!”一個中年人急躁的問著旁邊一個略顯老態的黎族老人。
老人住著拐杖閉目養神的坐靠在椅子上,要不是還能看見他活動著的大拇指,不然其他人還真以為他睡著了。
“等!”黎族大長老連沒有睜開眼睛,隻是淡淡的吐出了一個字,然後又繼續陷入了平靜。
過了不久,李衛東才在那個黎族漢子的帶領下,來到黎族族族長家。入眼的是一個充滿黎族特色的船形屋。
? 黎族船形屋的來曆是與黎族民間丹雅公主的傳說有關,也是海南島最有濃鬱民族風格和地域特色的建築文化。
眼前的的船形屋主體是以竹木作為支架,用藤條和竹片捆紮,屋頂為拱形狀外覆茅草葵葉,簷牆多為樹枝編或竹編抹稻草泥牆。
建築的外觀呈倒扣船狀或龜殼狀,兩端山牆開門,門上房簷外伸,其下可舂米,也可存放農具、柴草。屋牆多不開窗戶,內部不隔間,地板以竹片或木板鋪設,內設一火塘,供炊事和取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