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南洋貿易公司 最終經過各自的衡量,這一萬股的集團股份全部被這些人認購完畢,而預計將為李衛東籌集到二百萬元的啟動資金。有了這筆資金,李衛東的下一步計劃就可以開始實施了。
當然少數並沒有認購股份的人也都陸續離開,餘留下的人都將是新集團的各位股東。這個新集團的股份證明被分到這些人手中,李衛東手上持有百分之十五的股份,軍政府名義上擁有百分之二十,張家和董胖子各得到了百分之十。其餘的百分之四十五股份被剩下的認購。
雖然李衛東手上隻有百分之十的股份,但算上軍政府名義上的和關係親密的張家、董胖子,李衛東是可以達到控股能力的。當然,李衛東是不會直接管理合資集團的,也沒這個時間。所以他打算提名讓張啟山擔任管理。
既然合資集團的股份已經分配完畢,他們現在將在李衛東的主持下,參加新集團成立以來第一次股東大會。這次大會不僅要對即將成立的集團進行劃分,而且還需要對各人參股的工廠進行拆分重組。
在第一次股東大會上,新成立的集團公司被李衛東提名為南洋貿易公司。集團公司的總部將建立在地理位置優良的海口城,那裏不僅交通便利,並且海口是一座海港城市,有利於貨物運輸流通。
經過手下士官的統計,參與集團合資的工廠共有十七家。其中大型的工廠有四家,其中兩個是屬於李衛東名下的機械廠和鋼鐵廠,其他兩家分別是董胖子的橡膠加工廠,張家名下的業和紡織廠。
而讓李衛東沒想到的是,一直負責管理張家商業方麵的張家二少爺,張啟山也參與了這次集團合資計劃,而用於參與合資的就是張家的業和紡織廠。
業和紡織廠在張家商業中的地位,李衛東最清楚不過了。它在張家產業貿易收入中占據了大部分的收入比重。雖然因為受到各地打仗的影響,使得市場份額受到影響。但張家的紡織品在兩廣地帶和海南本地還是非常有競爭力的,這讓李衛東感歎伯父真的下大本錢了。
其餘的合資工廠都是些中小型的私人廠家,絕大多數都是衣褲、被服廠。他們一沒有技術,二沒有機器,所以隻能製造這些家庭作坊都可以做的。不過,在其中有一個中型的煤礦場和火柴廠值得李衛東的注意。
現代工業生產離不開鋼鐵和燃煤,而限製天命基地快速發展的瓶頸就是礦業資源稀缺。至今李衛東在整個海南範圍內,都沒找到大型的煤礦和鐵礦。天命基地是很牛逼,但也不能憑空製造坦克、飛機。缺少鋼鐵、煤炭,這些因素都一直限製著基地的發展。
在股東會議上大家通過討論,大致達成了一致意見。其實這個一致的意見,也就是李衛東說什麼,他們就在下麵鼓掌。隻有少數的商業精英,與他討論幾句。南洋貿易集團公司旗下將組建四個子公司。以業和紡織廠為主體的南洋成衣廠,李衛東組建的南洋機械廠,董胖子的橡膠提煉廠和農產品種植公司,和隸屬政府的南洋礦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