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日軍夜襲(2 / 2)

他這個哨所處在一個小角落,外麵的海岸又是暗礁密布。作為一個小型哨所又不是要點位置,所以整個哨所隻有他一個人值班。

在他哨口的遠方,日軍第127師團全體官兵在運兵船的幫助下,乘坐著小船向海岸劃來。海浪的聲音掩蓋了他們劃漿的動靜。

迷迷糊糊的哨兵,一個不小心帶著鋼盔的腦袋,磕在一邊的柱子上。一聲痛哼,隻見他罵罵咧咧的爬起來,揉揉震的發暈的腦袋。

突然,他感覺到遠處一聲異動,再仔細觀察,發現有人影晃動。感到事情不妙的他,連忙拿起照明彈打了出去。

“嘭!”,突如其來的照明彈在空中爆發的白色光芒,映照在日軍慘白的臉上。突然的強光是日軍們短暫的失明。

哨兵愣愣的看著前方的日本鬼子,他沒想到日本鬼子居然已經摸黑前進到這裏,都已經忘記了去拉警報器。

日軍軍官少佐首先清醒過來,舉起手中的王八盒子向哨兵開來一槍。躲避不及的哨兵被子彈在脖子的左側開了一道口子,鮮血止不住的噴湧。

“前進!進攻!”日軍少佐一手拔出腰間的武士刀,舉起來喊到。

跪倒在哨所內的哨兵,一手捂著噴血的脖子,用盡最後的力氣拉下了警報器的繩子。

刺耳的警報聲打破了夜幕的寧靜,前線無數的士兵被驚醒過來,抄起身邊的的步槍進入作戰戰壕。

隨後激烈的槍戰爆發,最為日軍主要進攻點,戰場上重機槍厚重的低吼,輕捷克機槍不斷進行極速射擊。

海南軍203團駐地首先被日軍進行攻擊,剛清醒的士兵還沒搞清楚狀況,就遇到日軍的進攻。

二營的駐地是最靠近前方的,首先受到日軍襲擊。特別是近身肉搏,海南軍處於下風,傷亡慘重,連續失去多塊陣地。二營營長當場重傷,由副營長接手指揮。

“兄弟們,全體上刺刀!跟我衝!”二營代理營長身先士卒,帶著士兵衝向日軍。

機槍碉堡內,機槍手瘋狂的向外掃射,炙熱的彈殼不斷拋飛。衝過來的日軍如同割麥子一樣倒下,一個聯隊長連同他的指揮刀在內,一起被撕成碎片。

地麵戰火紛飛,橙紅的火焰映紅了交火的陣地。雙方的士兵混雜著這一火線地帶,雙方的大口徑火炮也都停止了炮擊。

就這麼短短幾百米的陣地,雙方不斷的反複爭奪,一寸一寸的向前推進。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海南軍中一些士兵手裏拿的一種有著粗短槍管的武器。這就是李衛東敢讓士兵與日本鬼子拚刺刀的秘密武器,俗稱“噴子”。

霰彈槍最早在17世紀初時期投入使用。1873年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霰彈槍出現。在19世紀和20世紀交替之際,它們是極為流行的武器。一度曾被稱之為“戰壕掃帚”,來形容它在戰壕戰中的作用。

雙方士兵在狹窄的戰壕裏相遇,海南軍士兵一槍噴過去,躲都沒法躲。有著如此利器,海南軍士兵漸漸搬回了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