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夏初】第十一章北裏關(1 / 2)

第二天清晨,幾人匆匆收拾行裝,還未整理前一天的醉意就離開了青衣鎮。

“廉叔,你不用去和王掌櫃道別嗎?”原野對於王缺還有些戀戀不舍,畢竟他從未如此地接近心中的江湖。

“兩個大男人有什麼好道別的,等到我老的不能為官了,再跑來青衣鎮天天去找他蹭酒喝,現在我們得加緊趕去北裏關。”廉立說完頭也不回,帶領著隊伍走出了青衣鎮。

江湖之中世事難料,誰會想到這是兩位江湖傳說的最後一次見麵。

剩下的路程中原野都異常的沉默,就連平都時不時的打趣他都有些愛理不理。原野的心中此時正如同狂風中的大海掀起了驚濤駭浪。江湖在他的心中印下了深刻的烙印,那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瀟灑卻又殘忍,混亂卻又有序。他真的很想現在就調轉馬頭,隨便選一個方向一路走到盡頭,盡頭那裏可能就是他一直尋找的生活......

......

北裏關是夏朝領土最北的關卡,分割中土和北土,抵擋著北方蠻子的侵襲和掠奪。他們的土地不如中土富饒,時常需要通過掠奪獲取食物。北蠻多是遊牧騎兵,大夏則不以騎兵見長。一來大夏的馬不如北蠻人的快,二來大夏沒有一望無盡的草原飼養馬匹。

北裏關架在峽穀之中,兩邊都是陡峭的山壁,輕功再高的人也爬不到頂。關卡占據天險,是從北方進入大夏的唯一坦途。就算蠻子費盡力氣從兩側的山崖上繞路,北裏關也可以隨時出兵和中土的部隊夾擊敵人。而且中土多丘陵,多市鎮,騎兵的優勢遠不如在草原上明顯。

廉立一行人離開夏都半個月之後總算在一個清晨到達了北裏關,太陽還未完全升起,昏暗的光芒照在城門前將軍的紅甲上。迎接他們的是夏朝另一把開國之劍,張童。

不同於廉立的萬軍之中帶兵七進七出的勇猛,張童是以排兵布陣聞名的。排兵布陣,不同的將領有不同的風格,而張童的風格就是大膽,別人想都不敢想的戰術在張童手裏就如同家常便飯一般,對方的將領常常會感歎於張童的狠毒。

對敵人狠,對自己人也狠。

幾人都下馬行禮,張童貴為大將軍,也無需向幾位皇子下跪,隻是低頭微微躬身,算是向幾人問好。

“廉將軍,還一路順風嗎?”如果說廉立是一個虎虎生風的武將,那張童則更像一個彬彬有禮的書生。原野卻感覺這書生的笑容中帶著一股若有若無的殺氣,仿佛最柔軟的毛筆筆尖在他手中都能變成殺人的利器。

“路上倒沒什麼事,不過就是比想象中多了個小累贅。”廉立指了指身後的平都公主,平都不服氣地做了個鬼臉。

“讓小公主出來見識見識又何妨,反正我們大夏的將士定會確保幾位皇子公主的平安。廉將軍,騎兵都已經準備好了,您是現在出發還是休息一晚再走。”

北裏關還不是廉立一行人最後的終點,他們還要繼續向北,和駐紮關外的軍隊會和。當初還是黃禹建議夏太明駐兵關外,間接促成了此次為皇子們設計的磨煉。這支軍隊剛剛討伐完一隻接近的北蠻軍隊,正在戰場處修整。等到廉立一行和軍隊回合之後,他們就會繼續北伐,過程之中黃禹他們也能領略真正的戰爭。

“現在就出發吧,路上也耽擱了不少時間了。”廉立說著就上馬向關門走去,關門內三百重騎兵已經準備待命,隨時準備跟著廉將軍出關行軍。這三百重騎也隻是護送一行人前往軍營,沿途的北蠻軍隊已經被清掃幹淨,不會有什麼危險。

廉立騎馬帶著三位皇子來到了三百重騎前,大吼道:“將士們,準備好隨本將出關了嗎!”聲中帶勁,音傳十裏。

三百重騎齊聲高呼:“大夏萬歲!”雖然軍隊之中無人有廉立一般高深的內力,但是聲勢卻一點不遜。這就是大夏北方最強騎兵的軍容。廉立領頭,後頭則是皇子們以及貼身侍衛,在然後才是三百重騎兵,部隊行出北裏關城門,向著關外無盡草原的深處進發。

張童站在城牆之上看著廉立一行朝著關外遠去,漸漸消失在視線盡頭,這才對著身邊的副官說道:“傳令下去,全軍準備出征,午時出發!”廉立和皇子們在張童眼裏就像是送上門的魚餌,如今魚餌已經拋出,就等著大魚上鉤了。

廉立一行人已經走出了半天的路程,行軍之時除了馬蹄聲便隻有劍與盔甲碰撞的聲音。這片草原蕭索的氛圍讓人心神不寧,也沒人有心情閑聊了。突然天降大雪,原本已經枯黃的草原上不過多時便是一片雪白。馬蹄踩出的痕跡很快就被掩蓋,仿佛這片草原從未有人拜訪一般。四周的景色都像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若不是騎兵隊裏有老練的向導,部隊早就迷失了方向了。

“哥哥,我們離軍營還有多遠啊?”平都問一旁的原野。

“我也不知道,不過應該快到了吧。馬在草原上跑的可是很快的。”原野回答,他心想平都一定是已經無聊了,可是在這草原之中也沒有什麼能給她解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