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第一次用不太清晰的童音叫出“爸爸”、“媽媽”的時候,年輕的父母一定激動不已。在欣喜之餘,父母是否意識到應該從現在開始培養孩子的口才?在各種能力中,口才可以決定一個人生活及事業的成敗,是影響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最有力量的法寶之一。對於孩子而言,是學識、才幹和智慧的重要體現,也是想象力、創新力、應變力及交際能力的綜合表現。
古往今來,口才好的人,能夠順利地獲得別人的認同和幫助。甘羅是秦國名重一時的智囊,在祖父甘茂的教導下,自幼聰慧,智力超人,滿腹韜略,能言善辯,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神童。12歲那年,甘羅就已經是秦相呂不韋的賓客了。
一次,呂不韋請張唐赴燕國為相,聯合燕國夾擊趙國,張唐稱病不肯出行,使得呂不韋很不高興。甘羅聞訊,自告奮勇前去勸說張唐。呂不韋見他小小年紀很不以為然。甘羅卻說:
“項橐七歲能當孔子的老師,我現在都12歲了,不妨讓我試試!”呂不韋最後還是同意甘羅前去勸說張唐。甘羅讓張唐與白起比戰功,再讓張唐比較範雎與呂不韋的權勢,最後,以白起不敢出征攻趙被範雎逐出成陽死於杜郵的故事威脅張唐,使之如夢初醒,立即整裝出發。
甘羅小小少年,僅憑奇計使秦國不動幹戈,得到十六城,大喜過望的秦王政,破例拜他為上卿,使之成為我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大臣。父母不希望孩子成為像甘羅這樣口才卓越的少年嗎?
蘇秦口若懸河,說服六國合縱抗秦;紀曉嵐機敏善辯,堪稱大清第一才子。出色的口才,可以讓孩子清晰地表達自己的立場和想法,贏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如今,社會上甚至有“知識就是財富,口才就是資本”之說。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孩子若具有左右逢源的機智和巧言善辯的口才,就會時常處於優勢地位,在調整周圍人際關係和經濟關係的過程中就更能得心應手。
人才未必有口才。有口才者必定是人才。一個人的成功,15%取決於他所具備的技術知識,85%取決於口才和人際交往能力。語言是犀利的武器,能夠征服世界上最複雜的地方——人的心靈。我們的孩子將來在現代交際中,是否能說,是否會說,以及與言談交際相關知識能力的多寡,都會影響著他的成功和失敗。毋庸置疑,口才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是孩子將來立足於社會的基本能力。
口才的重要性不會因時間的推移、歲月的更替而改變或減弱,相反,人類文明和社會的進步,口才體現出的作用和意義也就越大。文明、進步,意味著更加開放,人際交流更加頻繁,這正是口才生存和發展的最佳土壤,因此,好口才將是孩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
擁有好口才可以讓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展示自己的文化涵養和迷人風采,使孩子處處得到他人的喜歡和關愛,能夠讓孩子迅速走進他人的心靈,征服他人的內心世界,在交際中贏得更多的友誼和喝彩。
“誰人不望子孫賢”,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所作為,能夠站在大眾麵前從容不迫地娓娓而談,將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豐富的知識與他人進行交流和展示。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流的口才也並非天生就能擁有。好口才要從孩子抓起,培養出色的說話能力,就是積累成功的資本,讓孩子擁有錦繡燦爛的明天。
好口才從孩子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