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節:黎明崛起(四)(1 / 2)

修煉《百幅頻變圖》和《星璿域》後,實力都是慢慢強大起來的。

《百幅頻變圖》和《星璿域》有那麼多層,前幾層和後幾十層之間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比如練至第二十幅頻變圖的時候,一般可以擁有千斤力量;可練至四十幅頻變圖的時候,就可以擁有近萬斤的力量了。

力量差距如此巨大,所需要的衣服質量也必然會有很多等級。

質量越好的衣服,其製造難度肯定就越大。哪怕是質量最差衣服的布料,都需要用外星文明的化學科技合成。地球上現有的‘棉、麻、絲、革、皮’等材料,根本不能讓超過十幅頻變圖的強者滿足。

因此在蕭仁手下,專門成立了一個化工部門,專門解決強者的衣服問題。

本來不是問題的‘衣’都有這麼大的問題,對於‘吃’自然也不能豁免。

當人類強大後,力量會強大,六識五味也會變得敏感。力量就不說了,自己去控製。但對於食物,又要麻煩蕭大管家了。

首先:當人們修煉後,會排除體內的很多雜質,這就證明以前吃的飯菜並沒有那麼好。那麼修煉之後的人該吃什麼呢?難道還是和以前一樣嗎?

在以前的時候,大米啊,肉啊,菜啊都需要煮熟了才能吃。可修煉之後,牙齒變硬了,本來隻有煮熟後才咬得動的東西輕輕一咬就碎了。比如生大米,生菜,生肉,輕輕一咬就碎了,那麼還需要煮飯嗎?

不止牙齒變硬,腸胃的消化能力也變強了,以往稍微吃辛辣點就消化不良。可現在呢,哪怕每天嚼石頭都覺得可以消化。可真的能消化嗎?顯然不能。

基因沒有改變,體內的各種消化酶還是以前的樣子。之所以消化能力變強了,主要是細胞活性變強了,可以快速分泌出大量的消化酶。哪怕再硬再不好消化的食物,也會快速消化掉。

那麼問題來了,修煉之後的人到底該怎麼吃飯呢?該吃些什麼呢?

熟的可以吃,生的也可以吃;能消化的可以吃,不能消化的還是可以吃;能吃的吃得下,不能吃的依舊吃得下。

那麼人類究竟變成了什麼樣子?到時候都可以吃些什麼?

因此,當人類強大起來後,連最基本的吃飯都變成了問題,而且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如果吃錯了,導致身體不適,豈不冤枉?

為了強者們的身體健康,為了營養均衡,為了讓他們體內少產生一些雜質,蕭仁隻好再成立一個食品部門。這個部門專門研究人類變強後,都可以吃些什麼。不止是基本的正餐,還要研發零食等食品。

總不能因為成了強者,就忘掉美食的味道吧?那是不是太殘忍了些?

人類既要強大,也不能忘記在過去的味道。否則與機器人有什麼分別?如果越進化越沒味道,感情越淡,思想越理想,隻怕最後真會成為一個什麼都懂卻什麼情調都沒有的機器人。

穿衣吃飯對於蕭仁來說都隻是小事,隻需吩咐給下麵人做就可以了。雖然他們的腦域沒有自己的腦域寬,但也不是弱者,他們的腦域同樣開發了百分之幾十甚至二十幾。

現在把‘住房問題’分給了光頭佬,他便少了一塊很大的麻煩。

但最大的麻煩並不是‘住’,而是‘行’和‘用’。

行,即是出行。

現代人之所以有著很高的辦事效率,其中很關鍵的一點便是‘行’的效率變高了。

當你要從這個城去那個鎮,隨便趕一輛大巴車就可以了,有錢的話也可以自己買車開車。如果是省與省之間的跨度,想慢一點可以做火車,如果想快點抵擋那就坐飛機。

在古代的時候,哪怕八百裏加急,跨越上千公裏之間的省份至少需要好幾天的時間。但對於現代人來說,跨越一千公裏也就幾個小時的事情,坐飛機的話一個小時的樣子就到了,效率大大的提高了。

地球人有科技,但地球現有的科技相對於外星文明科技來說,就像古時候的馬車和現代超跑之間的差距,甚至相差更遠,根本不在一個次元空間。

那麼有了強大無比的外星科技後,該怎麼把它投入人類的市場上呢?難道就一股腦兒的全部弄出了?

難道要把反重力技術,宇宙飛船技術,空間穿梭技術,甚至空間跳躍技術等一股腦兒的全部展現出來?你也不怕把脆弱的地球人類嚇傻了?

因此,該把有關‘行’的科技以什麼樣的程度展現出來,卻是蕭仁必須要親自思考的問題。

太弱,與人類的科技差不多的話,那還不如不展現出來,純粹是在浪費時間,浪費人力,浪費資源。高級是肯定的,那麼該高級到什麼程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