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多爾算不上很大的城市,但是,所有貢多爾的居民都深愛著它,倒不是因為家鄉故土,而是貢多爾特有的品質。文化氣息,尤其是那種多元文化的包容力,任何理念、想法都可以在這裏生存下來,任何才華、魅力都可以在這裏找到舞台。貢多爾總是向人們張開她的懷抱。
這個包容的城市早先是由來自不同地方的移民建成的。為了躲避戰亂買一些富有的家族前來此地,繁衍生息。特有的海洋半島地形為樂於和平的人們帶來了天然的屏障。早期,貢多爾的發展完全依賴於原始資本的循環與積累,隨著科技進步,海洋業和海上貿易逐漸成為貢多爾的經濟基石。某些方麵,貢多爾同威尼斯這種島國及其相似。首先,經濟發展自由,並且商業化充分兼容。威尼斯1381年戰勝一直以來強勁的競爭對手熱納亞之後,在地中海與亞洲的貿易中成為了歐洲最重要的海上強國。貢多爾從沒有經曆過戰爭,它在海上貿易中的絕對優勢在於航海科技技術的領先。其次,由於威尼斯是由威尼吉亞地區與、帕多瓦地區的居民,貢多爾的居民結構主要由來自歐洲地區戰爭的避難者構成,因此這裏成為了一個雜居性的地區,自然也就缺少相應的曆史傳統與根基。居民在嶄新的環境中,沒有各種傳統、禮數的約束,地位平等、相互之間不存在卑賤之分更加易於形成平等自由的社會製度。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對於一個相對寬鬆的階級政策而言,無論是藝術、文化,還是是對經濟方麵的影響都在無時不刻的產生著效用。威尼斯主要由威尼吉亞地區和帕多瓦地區的逃難者組成,公元六世紀末,倫巴第人對意大利發起進攻,迫使兩地居民居民全部遷入威尼斯島。最後,貢多爾自身的地理特性。在整個人類發展的曆史上不難發現一種特殊的現象,這就是島國性質的國家往往易於得到良好的發展。英國、日本便是很好的例子,地理地形使它們既可以接觸附近的地區進行必要的交流與貿易,在戰爭之時又可免受侵略。同理,威尼斯的發達也正是基於這種地理優勢,地處河灘的中心位置,既不能稱之為海,又不能稱之為陸地,複雜的地形便成為了威尼斯抵禦外族入侵的根本。
然而,與威尼斯的不同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雖然經濟具有一定優勢,貢多爾卻始終沒有發展軍事,更沒有像威尼斯那樣一度成為海上“霸主”。因為,這與貢多爾建立的初衷相背離。當然,貢多爾並不是單單享受著海洋的愜意與陽光的洗禮,文化與科學成為首要的發展目標。經過幾個世紀的努力,這裏擁有歐洲最為頂尖的大學、博物館、實驗室與相關研究機構,同時也產生了許多聲名顯赫的學者。在這裏依然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的一切,包括經濟與文化的繁榮,都是基於貢多爾那可包容之心。特別是對不同地區,或是擁有不同淵源的文化與習俗始終保持著寬容、接納的態度。這也正是貢多爾大學,包括整個貢多爾會有許多外國人的原因。在這裏,沒有必須遵從的統一標準,任何語言在這裏交流都不會有障礙。雖然官方仍舊保持著英語和貢多爾語,但是,無論你來自哪裏,美國,澳大利亞、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還是中國、印度,甚至是阿拉伯國家,都可以用你的母語進行交流。貢多爾的有一種特殊景象是別的地方不常見的,在一個長居於貢多爾的家庭裏,你可能會聽到3、4種語言同時出現在晚餐後的聊天中。每個在貢多爾長大的孩子,也基本上都具備至少三種語言。
因此,文化事業的發展成為了必然趨勢,同時,也必然帶有鮮明的貢多爾特色。纖細的街道,河水在城中川流不息,建築由於空間狹小的特殊條件都被打造成精致的藝術品。如果黃昏時刻漫步貢多爾的小街上,夕陽拍在河水上反射出的波光粼粼的景象,夕陽照射在精美的建築雕飾上體現出的華貴品味,你肯定會從內心裏感歎創造這個藝術之城的人不僅富有詩人般的浪漫氣息,同時還具有工程師那種精密、嚴謹的思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