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乘跟蘇泰對陣的時候,發現蘇泰分了神,他本想抓住這個機會,給蘇泰來上致命一擊,不過,他想起趙良叮囑他的話,讓他手下留情,就隱忍不發,沒有下狠手,而是提醒道,“蘇真人還是認真一些為好,要是不小心傷了你,趙良怪罪於我,我可是吃不消。”
蘇泰被一個後輩提醒,不由臉上一紅,說了一聲多謝,就定下心來,全身心與黃乘爭鬥起來。
趙良跟張坤鬥了半天,都是張坤進攻趙良,趙良卻是一味的閃躲,根本就不對張坤出手,張坤打了半天卻連趙良的一片衣角都沒有碰到,張坤也知道自己跟趙良的差距。
要是麵對一個前輩,張坤覺得自己輸得還算不冤,可對一個後輩如此糾纏,這讓張坤覺得自己太沒有風度了,又跟趙良纏鬥了一會兒,張坤幹脆停了下來,對趙良說道,“趙小友,鬼穀一別,沒想到你進步神速,老夫不是你的對手,就不在你的麵前獻醜了,你是我見過的最厲害的年輕人,沒有之一,你以後的前途不可限量,還望你能夠走正道,不要誤入歧途。”
趙良一聽,不免心裏得意,但嘴上卻謙虛道,“張前輩不願跟小子動手,真是承讓了,我一直秉承蘇泰師父和周癲師父的教誨,作善事,行正道,絕不會誤入歧途。”
張坤作為鬼穀的高層任務,自然知道本次鬼穀和天劍門聯手的真正目的,他也想趁此機會勸說趙良,“趙小友,善事也分大小,相信蘇泰師弟也給你解釋過,我們鬼穀和天劍門為何要在此收集生魂的原因,你也知道鬼穀和天劍門都是名門正派,無不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絕不會行什麼不義之事。”
趙良卻不認同張坤的話,爭辯道,“張前輩,在我的眼中,義就是義,沒有什麼大義和小義之分,每個人都有生存的權利,別人都無權決定他的生死。如果自己的生存要靠別人犧牲性命,在我眼裏就是不義。請你看看這裏趙國的每一個士兵,他們是那麼生龍活虎,你再問問他們,他們願意為了別人去死嗎?他們都是有父母有孩子的人,我們怎麼能做那麼殘忍的事情呢?”
張坤直接被趙良駁得無話可說,是啊,我們有什麼權利決定別人的生死呢?用四十萬趙國士兵的性命去挽救天下蒼生,這就是大義嗎?真的就那麼理直氣壯嗎?我們問過這些趙國士兵了嗎?人家同意了嗎?
張坤雖然心裏認同趙良的話,但依然勸解道,“可那魔頭一旦脫困而出,天下蒼生就會被屠戮殆盡,鬼穀和天劍門也是不忍看到這一幕啊。“
“張真人,我不知道那魔頭是誰,也不知道他法力究竟有多厲害,可我知道再厲害的敵人也有打敗他的可能,為什麼不能團結起來,去想想如何才能打敗魔頭,而且在這裏用陰謀詭計去陷害自己人的性命呢?”
張坤聽了趙良的話,低頭不語,趙良的話在他的心中激起了陣陣的漣漪,是啊,為什麼上來就假定打不過那魔頭,隻能去殘民以逞呢?這樣的正義真的能夠經得起考驗嗎?
秦軍在趙軍如潮的攻勢下,慢慢的開始敗退,本來進入峽穀的秦軍數量就有限,趙軍氣勢如虹,再加上一碗白米飯的巨大優勢,戰爭的天平很快就向趙軍開始傾斜。
秦軍的傷亡越來越厲害,很快就抵擋不住趙軍的進攻,開始節節敗退。
白起見大勢已去,今晚是要敗給趙軍了,隻得鳴金收兵,再戰下去,恐怕傷亡會更加慘重。
秦軍士兵聽到鳴金聲,都鬆了一口氣,丟下了滿地的屍體後,急匆匆的向穀外撤退,各個山頭上的秦軍弓箭手也紛紛撤退。
肉搏戰開始後,這些弓箭手就成了擺設,絲毫沒有任何的用處,天色這麼黑,秦軍和趙軍混在一起,他們根本就沒有辦法射擊,一箭下去,太容易誤傷友軍了。
激戰之時,趙軍秦軍你來我往,激戰雙方的位置隨時會發生變化,你在山上瞄準了,一箭射過去,可能射死的不是敵軍,而是友軍,秦軍弓箭手隻能在山頭上幹著急,卻沒有任何辦法,聽到鳴金聲後,隻能灰溜溜的撤走。
蘇泰三人見秦軍鳴金收兵,一個個跳出戰圈,向秦國軍營方向飛去,達鳩智意猶未盡,還打算追過去,卻被趙良一把攔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