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良聽說趙括在長平,陪著趙寧匆匆吃了一頓飯,就風風火火的要趕往長平前線,趙寧非常想跟趙良多說幾句,讓他多待一些時日再走,但軍情如火,豈能耽擱?自己的兒女私情,豈能跟軍國大事相比?趙寧跟趙良又聊了幾句後,隻好跟他揮淚辭別。
長平離邯鄲不到二百裏地,趙良隻用了半個時辰就飛到趙軍大營附近,他總不能直接飛到大營裏去,這樣未免太過駭人聽聞,對趙括影響也不好。趙良決定還是按照規矩來,他在軍營門外找人通秉。
趙括聽說趙良來了,喜不自勝,親自從中軍大帳迎了出來,他現在是大將軍,必要的排場還是有的,後麵跟著十六個貼身親兵,全都是精氣神十足的年輕士兵,趙括全身甲胄,威風凜凜,精神十足,當了大將軍,想不威風都難啊。
“妹夫,你終於來了。”
“大舅哥,聽說你當了大將軍,我這當妹夫的特來恭賀,不過,來得匆忙,兩手空空,勿怪,勿怪。”
“你能來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有你在,我就放心了。”
趙括攜著趙良的手,邊說邊聊,進了他的中軍大帳。
待良坐定後,通過趙括的一番訴說,才知道他這個大將軍當的不容易。
趙軍現在是苦苦支撐,普通士兵每日隻能吃兩頓飯,還是那種稀湯寡水的粥,根本吃不飽,不少士兵趁著半夜裏偷偷當了逃兵。
趙括讓人抓回來十幾個逃兵砍了腦袋,並加強夜間的巡邏,這才慢慢止住逃兵潮,不過,士兵們都是迫於無奈不敢逃跑,根本不是心甘情願的。
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趙軍士氣極為低落,趙括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軍糧和軍餉他也沒有辦法,找來軍需官一問這才知道,軍中餘量僅夠支撐十餘日,軍餉已經兩月沒發了。
趙括一聽,不由大急,忙問是何緣故,軍需官告訴他,負責趙軍後勤供應的是趙寒,他是平陽君趙豹的兒子,克扣軍糧和軍餉,那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前線將士們吃糠咽菜,流血犧牲,這幫蛀蟲卻在後方喝兵血,趙括恨不得親手宰了趙寒,但他知道不能這麼作,如果殺了趙寒,趙豹肯定不能放過他,後勤更加沒法保障,甚至他的大將軍之位都保不住,趙括的資曆太淺了,雖然表麵風光,但跟趙豹相比還差得遠。
趙括天天如坐針氈,表麵還要故作鎮定,他連夜休書一封,將困難詳加陳述,懇求趙王務必撥糧撥餉,否則,長平危矣,趙國危矣。
趙括用八百裏加急發往邯鄲,至於趙王能否撥糧撥餉,他是一點把握都沒有,雖然,趙括熟讀兵書,但對於這種勾心鬥角相互傾軋的政治鬥爭完全不在行。
趙良的到來讓趙括喜出望外,這個妹夫素有急智,頗有手段,極為擅長陰謀詭計,哦,非常善於神機妙算,有他在,心就放下一半兒了。
當務之急就是解決軍糧和軍餉的事情,趙良現在絕對是富可敵國,隻要他願意,拉起一隻軍隊,建立一個國家絕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不過,他誌不在此,根本沒有興趣稱王稱霸。
趙良聽完趙括的訴說,當即表示先拿出兩百萬兩銀子來資助趙括,一百萬用來購買軍糧,一百萬用來發軍餉,幫他解決燃眉之急。
趙括一聽,不由大喜,拉著趙良的手,連連稱讚,你真是趙家的好女婿啊,你真是我的好妹夫啊,那股子親熱勁,恨不得在趙良的臉上吧唧親上兩下。
趙良又跟趙括討論了一下長平的局勢,此戰至關重要,直接關係到天下歸屬,甚至是趙國存亡,秦國一向心懷天下,趙國是秦國統一天下的最大絆腳石,如果長平一戰,趙國戰敗,六國就再也沒有能力阻止秦國東進的腳步了。
趙國的那些大臣一個個都耽於嬉戲,以為跟秦國媾和,就能保得趙國的平安,殊不知和平隻能用血與淚換來。
趙良又跟趙括商議,趙國國庫並不富盈,但趙國商人卻有錢得很,現在趙國危在旦夕,他們一分錢都不出卻能安享太平,繼續悶聲發大財,這也太不公平,一定要讓這些商人出點血才行,趙良建議在邯鄲搞個商界募捐的活動,讓他們出糧出餉。
要論邯鄲商界的實力,呂不韋和趙良當然是翹楚,但趙良是悶聲發大財,平安票號的名氣那是響當當的,隻不過沒人知道平安票號的東家是誰,所以,想要在邯鄲商界搞募捐,這個事情,還非得找呂不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