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些流言,趙括秉著三分信其真的原則,不過,既然趙王召他回邯鄲,無非兩種可能,一種就是要懲辦他,一種就是擢升他,懲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兩年,趙括在軍營中敬職敬業,那是有目共睹的,而且,趙括跟眾將校的關係都不差,也沒有加入任何一方陣營,趙王不可能懲辦他。
那就剩下另一種可能,就是要重用他,結合這些因素,趙括已經分析出來了頭緒,趙王要用自己換下廉頗,不過,這種事情在沒有正式宣布前,絕對不可以妄加猜測,否則,隻會對自己不利。
今日,王宮裏的公公來府上宣趙括進宮,看他的時運真的到了。
趙括立刻更衣,換上朝服,隨那宣旨的太監去了,趙府上下都不知道怎麼回事?每個人都心裏十分忐忑。
過了一個時辰,就有兩個太監歡天喜地的來到趙府,恭喜賀喜的說個不停,趙母忙問到底是何喜事,這才知道趙王封了兒子為大將軍,統領趙國全軍。
趙母喜極而泣,心裏說道,老頭子你看到了嗎?兒子也當上了大將軍了,你泉下有知,也該瞑目了。
趙府一門出了兩個大將軍,真是顯赫一時,不過一會兒,文武百官都來賀喜,簡直要把趙府的門檻給踏平,趨炎附勢之徒什麼時候都不缺。
此時,趙括正在宮中陪趙王用膳,趙王也想聽聽趙括的破敵之計,趙王和趙括聊了很久,到了深夜才從王宮歸來,究竟趙王跟趙括說了什麼,那就沒有任何人知曉了。
廉頗已經卸任大將軍之職,是夜裏吩咐家丁收拾細軟物品,次日就乘馬車返回晉陽老家,從此安心養老,不問世事。
再說,趙良得知金剛經下落後,次日一早就攛掇達鳩智趕緊出發,簡單交代一番後,趙良就要啟程前往錫蘭,至於胡不歸能掙多少錢,他才不關心,找到三界仙書才是正經,掙錢隻是副業而已。
達鳩智經不起趙良的軟磨硬泡,隻好跟著趙良啟程,兩人出了華氏城,駕起飛劍往南疾飛,二人速度很快,不到一個時辰,就穿過德幹高原,又往前飛了一刻鍾,便看到了海岸線,再往南飛,就到了錫蘭的上空。
從上往下看去,隻見海水湛藍,到處都是鋪滿細沙的海灘,海邊椰子樹隨海風輕輕搖曳,天空中海鳥飛來飛去,海麵上分布著三三兩兩的打漁船,顯然都是錫蘭的漁民。
錫蘭是僧伽羅族統治的獨立王國,北麵雖是強大的孔雀王朝,但錫蘭並沒有受到戰火的荼毒,阿育王攻占羯陵伽後,就沒有再往南進軍,否則,就憑錫蘭一個彈丸小國,如何能夠抵抗阿育王的大軍。
趙良和達鳩智降到錫蘭的北部,找當地的漁民打聽情況,當地人都說僧伽羅語,這種語言趙良可沒有學過,不過,幸好達鳩智通曉僧伽羅語,所以溝通不成問題。
達鳩智說金剛經在錫蘭,但錫蘭是一個很大的島嶼,縱橫都有五六百裏,想在這麼大的國土內尋找一本經書,無異於大海撈針。
趙良就打聽錫蘭最近有沒有什麼奇怪的事情,那漁家說道,“最近,南部海邊據說出了一個怪物,也不知道什麼東西,經常襲擊海船,甚至吃人,雖說王上派了一些官兵,但根本找不到那怪物的身影,很多漁家也不敢出遠海打漁,隻能在海邊隨便捕些小魚小蝦聊以度日,聽說那裏的漁民都舉家遷往這裏,還是北邊太平一些。”
趙良和達鳩智對望一眼,覺得可以從這個海怪身上入手,就算找不到金剛經的線索,那也是為民除害。
兩人決定一路往南步行而去,順便了解一下錫蘭的人文地理,也可以領略一下錫蘭的風土人情。
錫蘭又稱獅子國,叢林深處隨時可見獅子出沒,七成居民是僧伽羅族,泰米爾族和摩爾族大概占三成。錫蘭國土不大,河流湖泊星羅棋布,水中多睡蓮,一處處一叢叢,顯得極為美麗。
阿育王派了不少高僧來錫蘭宣揚佛教,錫蘭王宮兩側建有佛牙精舍,高達數百尺,上麵瑩以珠珍,飾之奇寶。佛牙精舍上麵建有表柱,置缽曇摩羅加大寶,寶光赫奕聯暉照曜,晝夜遠望爛若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