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比企業更難經營的是婚姻(2 / 3)

女人聽完,連忙申辯道:“我怎麼不了解他,他木訥,缺少情趣,家庭保姆似的簡直不像個男人。”

“你既然這麼了解他,就應該知道他跟我說了些什麼。”

“說了些什麼?”女人非常想知道丈夫說的話。

“他說你心髒不好,但易暴易怒,結婚後,叫我凡事順著你;他說你胃不好,但又喜歡吃辣椒,叮囑我今後勸你少吃一點兒辣椒。”“就這些?”女人有點吃驚。“就這些,沒別的。”聽完,女人慢慢低下了頭。男人走上前,撫摸著女人的頭發,語重心長地說:“你丈夫是個好男人,他比我心胸開闊。回去吧,他才是真正值得你依戀的人,他比我和其他男人更懂得怎樣愛你。”

說完,男人轉過身,毅然離去。

自從這次風波過後,女人再也沒提過“離婚”二字,因為她已經明白,她擁有的這份愛,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那份。

一分鍾感悟

人無完人,每一個錯誤的背後絕不隻是一種因素,所以嚐試用一顆博大的心來寬容對方的錯。

夫妻間的相處,如果抱著容不得一點沙子的態度,恐怕就是神仙眷侶也要分道揚鑣。

愛情不是遊戲,婚姻也不是一場賭局。

他與她青梅竹馬。

4歲,他開始喜歡她。

9歲,在學校讀書,她受了委屈會去找他,再沒同學敢欺負她。

18歲,他們相約考入同一所大學,每天一起上課,一起去學校食堂吃飯。她有不開心的事了,依然會去找他,把他當作自己的大哥一樣。

19歲,他對她說:“做我的女朋友吧。”她點點頭答應了,感覺很幸福。

21歲,他們分手了。她流著淚問他:“你真愛上了別的女孩子?”他點點頭,有點無奈。她又問:“她很漂亮嗎?”他淡淡地答:“你能肯定我們就是最合適的嗎?我不想把這麼美好的青春隻給一個人。你難道不想再試試除我而外的其他男人嗎?”

畢業之後,他們一直沒有任何聯係。

25歲,她成了當紅的女主播,他也在一家電視台做幕後翻譯。這些年,他戀愛一場又一場,每次結束一段感情,都會想起她。

26歲,她結婚,隻是覺得疲倦,好想找個肩膀靠一靠。她主播的節目,他會小心避開,他怕看見電視裏的她。她事業很好,卻是個生活一團糟的女子,家務也不會做。家裏盡管有了用人,她的丈夫依然處處對她不滿。

有一晚,他們吵了嘴,她開車出去在街上轉了一晚,不知為什麼,想起他,眼淚忽然落了下來。

29歲,她離婚。

31歲那年,他輾轉找到她的電話號碼,猶豫很久才打過去,這已是他們分手的第10個年頭。10年,可以改變一個人很多,對事情的看法,也完全不一樣了。

31歲那年,她與他在酒店的大廳見麵,往事曆曆在目。經過這些年的波折,都知道了生命中值得珍惜的情感並不多。兩個人用了10年的青春,繞了很大一圈又回到了起點。

32歲,他們結婚了。

婚後很幸福。她因為經曆過一次失敗的婚姻,已懂得如何心疼一個男人。他也對失而複得的這份愛情備感珍惜。10年的經曆,他們終於懂得了這份婚姻對彼此的重要。

一分鍾感悟

人的一生總會有犯糊塗的時候,兜兜轉轉卻發現終點又回到起點。也許這就是成長與成熟的代價。

一個高明的婚姻經營者,絕不是一個吹毛求疵的人。

幾個女人坐在一起,討論人生。她們不約而同地都對自己的婚姻感到不滿意。聞說城中有一位顯道法師,專門為人指點迷津,於是眾女帶著心中疑難,前往求教。

法師:“各位對你們的丈夫有何不滿?”

甲女:“我丈夫與我毫不溝通,他連我喜歡些什麼都不知道,更不用說曉得我想些什麼了。我們同桌吃飯,但我覺得彼此距離猶如隔了一條大河。”

法師:“那你當初為何嫁給他?”

甲女:“他對我殷勤呀。”

乙女:“你的丈夫不曉得你心中想些什麼,那還罷了。我的丈夫就可惡極了,他明知道我心中想些什麼,對他如何期望,可是他就偏和我抬杠——我想他走路,他卻坐下。”

法師:“當初他是怎樣打動你的心的?”

乙女:“當初他以我喜歡的方式來愛我,願意為我做任何事,但現在他以他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愛’我,隻願意做他自己喜歡的事。”

法師笑:“最初他投你所好,是緣於形勢;現在是‘還我本色’,‘真我流露’了。”

丙女:“我的丈夫更加不像樣。別人給女人家用,總是付出家用的全部,可是他非常計較,什麼都隻給一半。哪有男人付出一半家用的呢?況且他賺錢比我多,為何就不大方一點,自己把家用全付了?”

法師:“你賺多少錢?”

丙女:“有8000元左右。”

法師:“當初你們戀愛的時候,出外消費如何付賬?”

丙女:“AA製,各付各的。可是現在我是他的妻子呀,為什麼他就不肯為我犧牲呢?況且他付得起呀。”

法師對眾女說:“好吧,我給你們一個錦囊,一個月後,情況就會有所改善。”

眾女接過錦囊後打開一看,是一張字條,上麵寫著“要把丈夫當朋友。”

一個月後,眾女歡天喜地前往找法師。

甲女:“法師的錦囊果然了得。那天我生日,丈夫送我一朵荷花那樣大的絹花,可真搞笑。我是隻喜歡鮮花,最討厭絹花的啊!要是平日我一定很生氣。可是,我想起法師說的話,想到朋友記得你的生日,已經很有心,何況還知道你喜歡花。哪管它絹花還是鮮花!我不知有多開心。”

乙女:“可不是,我自從得了法師的錦囊後,腦筋頓然開竅,我向來哪有要求朋友投我所好的?也從不勉強別人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對朋友無求,彼此往來,就輕鬆得多。求人不如求己,何必生氣?”

丙女:“對了,我向來很少向朋友借錢,更不要說用朋友的錢了。我自己又不是付不起家用,何必丈夫養我?”

法師:“你們都有慧根,不愧是城中的聰明女子。”

眾女悟出三個道理:一是待人不可持雙重標準,待夫亦然;二是如果想多個朋友,乃可結婚;三是若要追求理想婚姻,隻可自己同自己結婚。

一分鍾感悟

愛的表現是無私奉獻,但愛的實質卻是無限索取。待人如己,待己如人,倘若能做到這些,那麼夫妻之間就少了不少矛盾。

不必追究他的過去,因為你已擁有他的現在與未來。

就在凱莉·切斯荷姆的結婚一周年紀念日及25歲生日前夕,她發現自己並沒有如她想象的那麼了解她的丈夫。這一發現是由她的丈夫戴維每天早晨去淋浴時哼的小調產生的。戴維作為網球手,總能拿到高分,可是要作為一個歌手,隻會扯著嗓子尖叫。

在他們婚後不久的日子裏,凱莉是那麼喜悅,以至於她確信自己欣賞那荒唐可笑的音調,並不介意戴維嘶啞的嗓音。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支歌開始讓她不安、煩亂。幹嗎老唱這個,不唱別的?

在她涮洗碗碟時,丈夫歌詞中的“瑪麗·安”仍纏繞著她。她知道有關戴維在高中時代的羅曼史,也了解他大學時的戀人。在他們相愛的日子裏,凱莉也曾對戴維提到過自己的一兩個舊情人,但誰也沒有成為她的歌樂聲中不朽的小夥子。

婚後一年,她找到了和戴維的共同愛好。然而,她卻對瑪麗·安一無所知。瑪麗·安猶如一扇拒她而入的門。

幾天後的晚上,凱莉和戴維被西蒙和愛麗絲老兩口請去吃了晚飯,在他們手挽手散步回家的路上,凱莉對戴維說道:“跟我談談她。”“談誰?”“瑪麗·安。”

“怎麼想起這個?”

“她是我大學裏的戲劇課教師。”戴維說。

“迷你的老太太?”她鬆了口氣。

“並不太老,大概比我大4歲。”在家門口,他掏出鑰匙邊開門邊說,“她是另一個我想與之結婚的女人。這就是你真正想知道的,是嗎?真有那麼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