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上下五千年,一部謀略史。在這條充滿智慧的曆史長廊中,那些卓有成效的謀略家,像每一個拐角處最醒目的雕塑,各自無聲地講述著一段曾經的驚天動地——手握《素書》的張良,就是其中極其引人注目的一位。

張良是戰國末期韓國人,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經是韓國的宰相。韓國被秦滅亡後,張良招募刺客刺殺秦王失敗,不得已逃亡到下邳,得遇當時的大隱士黃石公。在下邳的一座小橋上,黃石公通過故意扔鞋,讓張良撿鞋、穿鞋,五天後天亮時見麵等方式考察了張良,認為他“孺子可教”,然後傳給他一本“讀之可為王者師”的奇書。

這部奇書,就是《素書》。“素”的本意是白色生絹,含有“質樸”、“根本”的意思,在這裏指的是“簡單的道理”。《素書》全書僅有六章、一百三十句,用一千三百六十個字說明了一個想要成就大業的人必須具備的思想基礎、修身方法、處世之道、用人原則、治國經驗。憑借這本書,張良在楚漢相爭的亂世幫助漢高祖劉邦創建了大漢王朝,化解了無數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麵的危機,以至於劉邦慨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

能由一介莽夫變成一個謀略大師,並立下令天下人仰慕的蓋世奇功,就是因為張良擁有蘊含博大精深的智慧、又“簡單易行”的《素書》!

自古至今,大到社會的發展,小到個人的得失,無一不與謀略有關。而謀略的過程,就是博弈的過程;謀略的智慧,就是博弈的智慧。其實,在人生這個永不停息的博弈過程中,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某一個領域裏的“張良”,關鍵在於,你能否從手邊的《素書》中讀出博弈的智慧。

在博弈過程中,博弈者在行動中的知識儲備非常重要。誰能在博弈中勝出呢?《素書》告訴我們,是那種“明於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的人。

博弈有兩個關鍵詞,就是策略和收益。博弈意味著通過選擇策略,達到預期的效果。選擇策略,便是決策。博弈是雙方或者多方的,就是說,決策者不是唯一的,其身邊的每一個人在其範圍內都是決策者,一個決策者的選擇會直接影響到另一個決策者的選擇,彼此之間的選擇將相互作用,而這樣的互動又會對每一個決策人的思維和行動產生重要的影響……博弈的概念講起來如此複雜,但《素書》卻給了我們最直接的答案:“設變致權,所以解結。”

作為一部講述謀略的經典名著,《素書》裏充滿了諸多的博弈智慧,在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期待讀者能通過閱讀本書,得到自己需要的更多智慧。

何曉

2009年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