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降神龍(1 / 1)

龍是神話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傳說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為眾鱗蟲之長,四靈之首,後成為皇權象征,曆代帝王都自命為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山海經》記載,夏後啟、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龍”。另有書記“顓頊(zhuānxū)乘龍至四海”、“帝嚳春夏乘龍”。然而神龍遠不止這些,更有龍生九子,四海龍王,五帝龍王等的說法。但是,神龍不僅是祥瑞,全身上下都堪稱至寶!特別是其逆鱗,與龍珠!《神龍記》有記載:“龍有逆鱗,觸之必怒。”龍之逆鱗乃天地精華,輔以神龍之血所成,長於神龍咽喉之下,足有一尺長,以保護神龍最脆弱的龍喉。一旦觸及逆鱗,神龍必然發狂發怒。然而因為龍鱗是集天地精華所成,蘊含無窮仙力。無數人為了追求鑄成無堅不摧的絕世神兵,四處尋訪神龍,欲屠之而取逆鱗。然而,神龍見首不見尾,更何況其威力無匹,不說少有人能夠真正尋訪到神龍,即使見著了,也根本無法傷其分毫。但是,在太元11年,終於有人獲得了龍之逆鱗,鑄成絕世神兵,在太元大陸烽煙四起的時候,異軍突起,一統天下,建立不世功業。此人正是太元大陸的第一皇者--龍城破,那把龍之逆鱗鑄成的神兵名為--絕天。太元元年之前,天下紛爭不斷,除卻一些邊遠地區外,整個太元大陸分成大致十五個大的勢力聯盟,但是每個勢力都隻能相互製衡,無法實現大陸的統一。因此,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的當世智者--南尺華,四方遊說,約見各大盟主於山雲國和方照國邊境的黑山峰,提出簽訂和平協議,主要內容為:各大勢力間不得無端出兵攻擊或侵占他國領土,不然其餘勢力必須群起滅之。鑒於天下大亂,各國窮兵黷武,國庫空虛,黎民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各大勢力盟主紛紛同意了和平協議,確定通用年號太元,史稱太元和議事件。然而,和平卻是短暫的。位處太元大陸北方的方照國君主冷瑞成胸懷大略,治國有方。在太元5年就使國中百姓生活無憂。恰逢比鄰山雲國百姓暴動,在一切有利條件的促使下,冷瑞成終於撕毀和平協議,欽命族弟冷長光為平亂大將,率兵百萬,以助山雲國平亂為由,一日夜便攻占了山雲國的京都。至此,天下紛亂又起,各大勢力都欲一統天下,相互征伐。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山雲國百姓暴動源於一場瘟疫,當時疫區病人無數,瘟疫沒有直接殺死人的能力,卻能夠讓人失去行動能力,許多百姓都是因為無法行動,活活餓死。當時,智者南尺華即趕赴災區,細入調查,終於配製出了靈藥,能有效地防治這種疾病。然而正當百姓盼來了生的希望時,殘暴嗜血的山雲國君主楊之帨,不但不發糧救濟,反而派重兵封鎖疫區,對疫區百姓進行血腥清理。龍城破正是當時患病極深的一人,自從吃了南尺華的藥後,3天便痊愈了。南尺華見他恢複的這麼快,對他頗有興趣,經過一番接觸觀察,居然發現龍城破渾身略有龍氣環繞,並非常人。不料不兩日,鎮壓的軍隊不信瘟疫能夠治愈,招回南尺華,南遲華再三建議救災,卻被處死。龍城破痛失知己,悲憤莫名,又是群情激憤,便登高一呼,揭竿而起,群起響應。恰巧傳來京都被方照國攻陷的消息,鎮壓的軍隊居然直接投降了方照國。龍城破無奈隻得帶領眾多起義的百姓輾轉萬裏離開了疫區,進入了當年的和平協議簽訂的地方--黑山峰。方照國乘勝攻擊,一舉攻占了山雲國的各大主要城市。此時位處西方的流沙國首先搬出了和平協議,號召天下諸侯,一起出兵攻擊方照國。然而流沙國的仇國都隻是派遣了一些老弱殘兵參與聯軍。流沙國君王大怒,首先用聯軍兵馬攻擊了那些仇國,大戰一觸即發,不可收拾。龍城破挾百姓20餘萬,生活於黑山峰附近,自力更生,也算逍遙。但是那些投靠方照國的將軍卻不忘這個逆臣賊子,依然請兵來襲。龍城破隻得奮起反抗,以複國為號,接連破敵,占下四城之多。冷長光率兵親征,龍城破大敗,又退回黑山峰。黑山峰高聳入雲,四麵皆是懸崖峭壁,唯有一條小道能夠直通山頂,可謂進可攻,退可守的險地。龍城破憑借黑山峰天險與冷長光的百萬雄師對峙,對方卻也無可奈何。但是大家心中都明白,以他們這些連武器都湊不齊的百姓,根本無法對抗那百萬的軍隊。龍城破也知道,但是如今被困在黑山峰,根本無法出去,正當他萌生降意,欲以一死保全百姓的時候,異變又生。《帝國記》中有對那時的情況記載:天空之中突然出現了一顆火球,燒著了天空的浮雲,火球劃過天際,在天空中畫出一條火焰,熊熊燃燒直朝黑山峰而下。轟然墜地之時,大地都為之震顫,塵煙翻滾,遮天蔽日。大火燃著了大多營帳,聖祖命人救火,自己帶了幾人衝到了墜地地點,待煙塵飄散,逐漸顯露出來的被火球砸出的大坑裏,竟然是一頭黑身的神龍,不過沒有了往日的威武神氣,全身反倒透出一股死氣,顯得虛脫無比,而且唇角竟然有鮮血。天降神龍,卻將身隕……龍城破見著神龍之時,也是滿臉的的驚訝。突然,黑色神龍抬頭看了過來,深深地望了望龍城破,又將頭無力地放到了地上,卻是吐出一口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