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爺爺是醫生,在我們的那裏很有名氣,很受人尊敬,小時候我跟他出去不管在什麼地方總是受到最高的接待。在那時起我就想我一定要和他一樣成為一名醫生,我也就這樣給自己立下了誌願!小的時候我就感覺到我和村子裏別的孩子不一樣,當時我在問自己為什麼不一樣?自己的回答當然是不知道。但是在內心深處,自己一直對自己說:“不能活在這個小山村裏,我要努力,我要付出比別人多的努力,去創造自己的完美生活!”
記憶裏的小山村是那麼的破舊不堪,是那麼的無聲無息、安靜。門前的白楊樹是我小時候栽植的,那時我就在想在一瓢水一瓢水的澆灌下,它會茁壯的成長直到有天成為棟梁之才,我也會的,也會有天離開村子,去哪理想的地方和它一樣成為棟梁之才。可是在今天樹是成了才,我當然也離開了村子,就是還不是人才隻能說是一塊劈材,隻會在燒火的時候劈劈啪啪的響幾聲。
在我們那個年代上大學的很少的,不是因為上不了,是因為那太窮,整天吃的都是玉米飯,你知道為什麼?我告訴你吧:“早上吃玉米大的半碎玉米砧子加鹹菜,中午吃玉米麵做的糊糊,晚上吃玉米麵做的饅頭,在現在的人來說那很好吃,可是在當時天天頓頓都是這個,恐怕你不會再說好了,因為吃的都叫人為發酸,我的爸爸也由於這得了萎縮性胃炎現在都沒有治好。當然經曆過那個年代的人相信我說的這些。人們都要到地裏去幹活,現在都是機械化,可當時確是原始的農耕時代,早上起得很早駕牛車走2個多小時的路才能到地裏,在幹農活的,一鋤頭一出頭的幹地裏的活,一直幹到晚上,中間餓了啃玉米饅頭,渴了喝山泉,很辛苦很辛苦。當然牛則很自在,在山上吃它的草,享受青山美景。
農閑的時候,我在放學後就把家裏的牛趕到山上去放,扛著鋤頭一邊放牛一邊挖藥材這樣學費就不愁了當然這是夏季的時候,冬天我放學沒事情就上山撿柴火,因為冬天地上凍了沒辦法挖了,其他的同伴們再玩耍的時候,而我卻在幫家裏忙,因為我一直都覺得我和他們不一樣,直到後來我上學走了。以後我每次回家都在家裏不出去,不是因為我不想出去,而是到現在我和村裏的同齡人沒有幾個朋友,確切的說沒有共同的語言,不是他們不好,也不是我變了,而是不是一類人沒有共同的語言。
不過我的努力沒有辜負我,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一所中專衛校,當然也是我所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