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淮南國故事(1 / 2)

翠香樓的醒酒湯是下最好的醒酒湯,經過衝虛道長、滅絕師太以及淳於意三人的琢磨之後,弄出來的方子,不僅可以醒酒,還有養胃的功效。抱著碗將一大碗醒酒湯喝完,蘇任長長出了口氣。

衛慶還沒走,與蘇任一樣,也抱著醒酒湯猛灌自己。酒宴上吃的不多,根本沒有吃飽,吩咐蠻牛再去弄些吃的,蘇任和衛慶就趴在桌邊等候。

“閑來無事,給我淮南國的事吧?此去危機重重,得好好打聽打聽。”

衛慶支起自己的腦袋:“您想知道什麼?”

“你知道什麼什麼,越詳細越好。”

“那就從淮南王起吧。”

淮南王劉安是劉邦之孫, 劉長之子。劉長因謀反被廢,在送往蜀中途中絕食而死。文帝見劉長的孩子們可憐,便將原來的淮南國一分為三,封給劉安兄弟三人,劉安以長子身份襲封為淮南王,當時隻有十六歲。

劉安才思敏捷,好讀書,善文辭,樂於鼓琴,辯博善為文辭,不喜歡嬉遊打獵,年紀便流譽下。為了拉攏下士人,招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在其主持下編寫《鴻烈》,便是後世人稱的《淮南子》。這些人中有蘇非、李尚、左吳、陳由、雷被、毛周、伍被、晉昌等等,他們被成為淮南八駿,也是劉安智囊。

七國之亂時,吳國使者到淮南聯絡,劉安意欲發兵響應。然當時淮南國相竟然一反常態支持劉安,並願意為統軍將領,劉安大喜將淮南郭的軍隊交給了國相。淮南國相得到兵權後,指揮軍隊據城防守叛軍,不聽劉安的命令而為朝廷效勞;朝廷派曲城侯蠱捷率軍援救淮南:淮南國因此得以保全,劉安也因此沒有在七王之亂時被殺。

劉安的孩子很多,最像劉安的是女兒劉陵。此女聰敏有口才,劉安非常喜歡,所有孩子們的賞賜中,流淩最厚。淮南國世子劉遷,是王後荼的兒子,算是嫡子,也深的劉安信任,這父子行事詭秘,經常召集心腹大臣商議要事。在淮南國,王後荼、世子劉遷和劉陵受劉安寵愛,飛揚跋扈,專擅國權,侵奪百姓田地房宅,任意加罪拘捕無辜之人,無人敢惹。

除此之外,劉安的長子劉不害,因不受劉安喜歡,故王後荼不以其為子,劉遷不以其為兄。因劉不害是庶出,更加得不到認可,在淮南國連普通的公子都不如。倒是劉不害的兒子劉建,頗有心計做事穩妥,怨望世子劉遷輕視其父,又因其父不得封侯而心懷不滿,偷偷結交辟陽侯審食其之孫審卿,聯合禦史大夫莊青翟,打算搞垮太子劉遷,以其父劉不害代之。

“所以,淮南國也是烏煙瘴氣,比衡山國可能還要亂一些!”衛慶一邊吃飯,一邊給蘇任解釋。

“劉宏呢?這裏麵怎麼沒有他?”

衛慶趁機吃了幾口:“劉宏這人很怪,雖然是淮南王公子,一年到頭卻沒有幾留在淮南國,打的旗號是出門遊曆,實際上是幫淮南王做些隱蔽的事情,劉宏對權利表現的並不眷戀,沒聽他參與奪嫡之爭。”

蘇任點點頭:“這才是高人,不爭才是爭,這樣的人也最可怕,弄不好將來他會是淮南王。”

“不會吧?以目前淮南王對劉遷的信任,劉宏不可能。”

蘇任沒有反駁,接著吃飯:“聽淮南王劉安好煉丹,可有此事?”

衛慶笑嗬嗬的點點頭:“此事不假,起來到有一個典故,街上的黎祁先生可嚐過?”

蘇任點點頭。所謂黎祁便是豆腐,淮南之地土地肥沃,盛產豆類,這裏的山民自古就有磨豆漿的習慣。劉安封為淮南王後入鄉隨俗,每日清晨和山民一樣,也要喝一碗豆漿。一,劉安端著一碗豆漿,在爐旁看煉丹出神,竟忘了手中的豆漿碗,手一撒,豆漿潑到了爐旁供煉丹的一塊石膏上。

不多時石膏消失,液體的豆漿卻變成了一攤白生生、嫩嘟嘟的東西。助劉安煉丹的晉昌大膽地嚐了嚐,覺得美味可口。於是,劉安就讓人把沒喝完的豆漿連鍋端來,又將石膏碾碎攪拌到豆漿裏,便結出了一鍋白生生、嫩嘟嘟的東西。劉安連呼“離奇”。這就是豆腐的來曆,取名黎祁,也是離奇的諧音。

蘇任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不等衛慶完便哈哈大笑:“看來這劉安總算做了兩件好事,第一就是《鴻烈》,第二就是黎祁,老賈,弄份黎祁拿過來,嚐嚐淮南王的手藝。”

老賈莫名其妙,端著一盤豆腐過來。蘇任用筷子紮了一下,太嫩和豆腐腦差不多,而且雜質很多,豆腐渣也沒去幹淨,這樣的豆腐別做菜,看著都讓人惡心。蘇任一下子沒了胃口,揮揮手又讓老賈拿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