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無”幹部要不得(1 / 1)

“五無”幹部要不得

當代聲音

作者:特約評論員

在基層調研,感覺經過教育實踐活動,幹部作風確實有很大轉變,非常難得、非常可喜。但也聽到群眾反映,有的幹部因為怕出事、怕出錯而幹脆消極作為,有的則出於為官不易而不作為,在工作中常常表現出“心中無數、腦中無事、眼裏無活、手裏無牌、落實無果”。這“五無”是對“庸懶散”幹部的一個鮮明概括,是對“虛浮空”幹部的一個準確描述,也是當前幹部“四風”問題的折射和反映,不可取、要不得。

“五無”幹部的出現,從客觀上分析,在於一些地方和單位工作標準不高、要求不嚴,壓力不大、動力不足,管理不善、機製不活。有的地方和單位看似有目標任務,但虛的多、空的多、彈性大,既不夠具體,又不到人到位。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缺乏競爭就缺乏活力;不嚴就容易鬆垮,不緊就自然懈怠。如果幹多幹少都一樣,幹好幹壞差不多,甚至有時多幹不如少幹,那麼那些“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思想懶漢”和閑人就會過得自在、活得瀟灑。從主觀上看,是因為一些幹部事業心缺乏、責任感缺失,精神狀態不佳、作風不實,能力不強、本事不大所致。有的幹部隻是把工作當作一種職業,滿足於對得起“工資表”,有的甚至還把它當成一種副業,不投入、不敬業,隻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隻管差不多,不管差多少,滿足於“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這樣的幹部自然腦中無事、眼中無活。有的幹部作風漂浮,習慣於做“虛功”、冒“虛火”、出“虛汗”,滿足於搞形式主義,走走套路、擺擺樣子。這樣的幹部自然對事情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不以為然,於是很多工作在一片落實聲中落空。有的則是不善於學習和實踐,不注重提高自身素質,滿足於“吃老本”、不注意長本事,手裏隻剩下一點點土辦法、老辦法和笨辦法,麵對日新月異的社會進步,麵對瞬息萬變的時代發展,顯得捉襟見肘、疲於應付,等等。

“五無”幹部對事業無益,對自己無利。心中無數的人,憑經驗、想當然,習慣於拍腦袋拍胸脯,結果造成很大的工作失誤,給事業帶來危害。腦中無事的人,整日腦子裏空空的,不想事、不裝事、不記事,結果事到臨頭驚慌失措、束手無策。眼裏無活的人,對事情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反應麻木遲鈍,總像算盤子一樣撥一下動一下,處處顯得被動。手中無牌的人,即使有想幹事的願望和激情,也缺乏幹成事的功夫和底氣,有想法沒辦法,有思路卻找不到出路,特別是麵對錯綜複雜的矛盾和問題,不知如何下手、怎樣出手。落實無果的人,是隻開花不結果,“隻聞樓梯響不見下樓來”,有始無終、有頭無尾,開“空頭支票”,失信於民,涼了人心。這“五無”反映出一些幹部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毛病,又暴露出力有餘而心不足的問題,既損害黨員幹部形象,又妨礙黨的事業發展。

讓“五無”幹部坐不住、待不下、過不好,一靠強化教育,二靠製度約束,真正讓這些人臉紅心跳,核心是樹立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把心思和精力放到事業發展上來,聚精會神、心無旁騖。同時,要從製度上加強監管,強化約束,切實解決好人浮於事和動力不足問題,充分調動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心中有數的人作決策、腦中有事的人出主意、眼裏有活的人機會多、手裏有牌的人有舞台、落實有果的人受表彰,讓那些“五無”幹部“靠邊站”、“沒市場”、“被淘汰”。(執筆/徐文秀 責任編輯/顧海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