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在《勸進書》上簽名的,全是鳳國重臣精英,如果要全都問罪,這一下,幾乎就要動搖了鳳國的朝堂根本,何況重臣精英的背後,往往都有一股勢力支持,這麼一搞,就不是地動山搖,而是天崩地裂,隻要一紙令下,鳳國必然立即陷入動亂!
這其中的利害關係,賀月清楚,眾大臣心裏也清楚,因此,眾大臣開始還忐忑不安,後來就漸漸鎮定了,覺得皇帝妥協了,不敢對他們擁戴太後攝政的事問罪,大家都不提,此事就這麼不了了之了。
昨晚,他們得到的消息並不多,僅是皇帝透出口風,想迎娶風將軍為後。後來太後把下人都打發了出去,皇帝跟太後怎麼談的,太後有沒有答允,具體的情況全都不知。再後來,皇帝跟風將軍離開祥瑞殿後,曾在回思寧殿的半路上停下來說話,下人們不敢湊近了偷聽,隻遠遠地察顏觀色,覺得風將軍似乎有些情緒低落,皇帝倒是開心的,一路都嘴角噙笑。
祥瑞殿上,太後一直陰沉著臉,什麼話都沒有說,氣得晚膳都沒吃,早早睡下,偏又氣得睡不著,唉聲歎氣,痰疾,喘疾,心疾,各種折騰發作,一晚上叫了三次太醫,精神頭敗了一大截。本來太後保養得甚好,瞧著還是中年貴婦的模樣,經這一晚,太後竟有幾分老婦人的光景了。
大家隻能從太後,皇帝,將軍三人的神色中猜測,迎娶男後之事,太後多半應允了。
當然所有人都推斷,對這等失德敗行,喪風敗俗,違背禮儀,忤逆倫常,離經叛道之事,太後絕對不可能輕易答允,皇帝或者將軍多半是用了什麼手段,才迫得太後不得不允吧?
是什麼原因,迫得太後不得不答允皇帝迎娶男後的荒唐請求?
當賀月問罪的話一出口,一些精明的朝臣就恍然明白了。是了,皇帝是不敢悍然對一萬多大臣官吏殺頭治罪,可皇帝也不甘心吃這個啞巴虧,因此就以此為要挾,脅迫太後答允迎娶男後!
就算明知皇帝不敢真拿他們治罪,可是,皇帝既然開口問罪,眾臣也隻能跪伏在地,恭聲道:“臣等失慮,請陛下降罪。”還有大臣分辯道:“臣等本想去皇宮救駕,但是,臣等乃是外臣,不便進入後宮,此事,隻能有勞風將軍……”
賀月看著戰戰兢兢跪了一朝堂的大臣,覺得這幾天來,心頭窩著的一股氣,終於發散出來,說道:“朕知爾等擁戴太後攝政,是一時行差踏錯,思慮不周。朕亦有心赦免,但附逆人數太多,唯有大赦天下,方能全都免了爾等從逆之罪。想要大赦天下,如今唯有朕再次大婚。”
賀月這話說得的,好像是為了寬赦眾臣之罪,皇帝才不得不大婚似的。
皇帝納妃都是直接抬進宮裏,皇帝大婚是指娶後。對這個未來皇後人選慎之又慎,多半是由眾臣精挑細選出來的。不過眾臣知道,皇帝的中宮已經虛空了好幾年了,不論太後或大臣怎麼勸諫,皇帝都堅執不允。皇帝會在這個時候提出大婚,這大婚的人選,不用說,肯定是專指某個男人。眾臣甚至覺得皇帝隨便娶哪家閨女,隻要是個女人都好,他們就是反對皇帝迎娶一個男人為皇後!但是,皇帝話裏話外的意思是,他要迎娶某個男人為後,是為了赦免眾臣之罪,眾臣的反對似乎就不顯得那麼理直氣壯了。
照規矩,皇後人選由大臣考查後提出,每人一本小傳畫像,由皇帝從中挑選確定。當年毛皇後就是這麼被選出來的。賀月當時對幾個皇後人選都沒有特別的感覺,隻是恰好選中了毛皇後而已。
眾臣都知道皇帝想娶誰,可誰也不敢出頭來提出這個皇後人選。文人都講究身前身後名,誰要開了這個口,就變成了大臣引誘皇帝迎娶男後,絕對會在後世史書上留下千秋罵名,遺臭萬年。
朝堂上一片寂靜,久久沒人敢出頭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