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就任由霧黑蠻王滅亡東西兩路,坐視不理?”不是說鳳夢諸國同宗同血,連氣同枝嗎?朝堂上一片默然,似乎怎麼做都守不住國家,守不住大陸,哪該怎麼辦?
“對東西兩路該用什麼策略,容風某下一步再說。”風染繼續道:“南棗潰敗,毛恩將軍職責不大,但是在南撤途中,帶著人馬直接逃回了成化城,放棄了對石雨鎮的防守,才是他最大的錯失之處!”
“石雨鎮上根本沒有駐軍,怎麼防守?”
“毛恩將軍一路南逃,他那不是帶著兵嗎?難道非要有駐軍才能進行防守?”隻因石雨鎮從未駐過軍,就沒有人去想,要把索雲國對壘霧黑蠻子的戰場,擺在那裏。
莊唯一道:“請問風將軍,為什麼應該在石雨鎮進行防守?”莊唯一雖不懂兵法,但聽風染一再重點提及石雨鎮,當是有不同見解。
“前麵已經說過,從嘉國都城到我國都城,這一帶都是平原,風某不是無聊了在此給大人們講地理風貌,這麼大一片平原,幾乎無遮無擋,在南棗潰敗之後,才使得霧黑直接追擊到我國都城來。在這片大平原上,隻有一處地方可以用來阻擋霧黑大軍的進攻,那就是石雨鎮。石雨鎮是個什麼地勢和位置呢?石雨鎮之東是萬青山山脈,之西是疊依山山脈,中間有一條小河叫平河,自南而北穿鎮而過。這兩座山脈山體不高,但山勢險峻,上下山道阻礙重重,是唯一擋在大平原之上的山脈,把我國境內的棗丘平原一分為二。石雨鎮西邊的疊依山,西起涫水之濱,東至石雨鎮而止,山勢綿延四百餘裏,擋住了霧黑大軍從平原西線南下的路。石雨鎮東邊的萬青山則是從石雨鎮開始,向東進入汀國,直接綿延到赤麟江邊,長八百餘裏,不但切斷了霧黑大軍從平原東線南下的路,更把汀國庇護在內!”
“若沒有依山和萬青山的阻隔,霧黑大軍就不一定非得從南棗郡南下,早就從烏國境裏向南攻打汀國了。石雨鎮就在兩山的交彙之處,一向為交通要衝,更是我國唯一可派重兵死守的北方屏障!石雨鎮雖然不是天險,但終究比兩軍在平原上角力,好守許多。”風染最後總結道:“這樣東西南北四麵憑借天險或屏障,均有固守之道,隻要不出意外,彼此團結一心,互助互利,風某不敢擔保可以保全中路三國,但霧黑大軍如果硬要強攻,風某敢擔保必定要他們付出百倍千倍的損失和代價。”
但聽得朝堂上接連響起一陣陣籲氣吸氣呼氣之聲。均覺得自霧黑入侵,步步南下,鳳夢各國接連被滅,亡國陰影越逼越近時,終於有人在一大通論證之後,委婉地說出可得保全的話來,心頭那沉甸甸的大石,終於落地了,好不輕鬆!
在一片靜默之後,內閣大臣兼兵部尚書周彥道:“風將軍之言雖然有理,但是我國該當如何應對別國求援?東西兩路便棄之不顧?”他是兵部尚書,是個文官,但是索雲國的各種軍情戰報均經他手呈報賀月,兵部雖然不負責具體的調兵遣將,指揮作戰,但各地駐軍的軍備供給,物資補養,糧晌發放,乃至將領升遷調任,對外軍事,都歸兵部管轄。
風染毫不諱言地答道:“傾覆之下,先求自存。如今我索雲局麵未明,自保尚難,哪有餘力援助他國?非是袖手不援,實是有心無力。前麵風某已經說過了,要抵敵住任何一路霧黑大軍,都需要傾力而為。如果想支援榮國不滅,在霧黑西路大軍的猛攻下,至少須得派出二十萬兵卒,才有實力跟霧黑西路軍一戰。二十萬還隻是先頭部隊,隨著兵卒的傷亡,還須得不斷增兵。再說了,正值漲水季節,我國援軍要怎麼平安渡過涫水?還是繞道涫水上遊,萬裏奔援?因此,風某不建議對榮國馳援,力有不逮。”
“我們就眼睜睜看著榮國被滅?”
風染直言道:“榮國不比簡國,可以從海上棄國而逃,榮國和昊國已退守西路東南角,如果不效仿康成國強渡涫水逃到我國來,他們已無路可退,隻能背水一戰。他們是要逃過來,還是要背水一戰,我們除了眼睜睜看著,還能做什麼?”
有大臣怯怯地問了一聲:“那背水一戰的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