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康成國降順(2 / 2)

事已至此,康成國皇帝雖有不服,也隻得低頭。

西路這邊,榮國昊國撤進榮國都城,繼續堅守,康成國也緊鑼密鼓地合進索雲國,東線烏國已是連連告急,一通又一通的書信向索雲國求援。

烏國雖與索雲國接壤,但接壤邊界並不長,一旦這段邊境被霧黑大軍占據封鎖,索雲國就是想出兵,也要假道汀國境內才能到達烏國。要從汀國假道行軍,事關三方,一來一回地商議,不知又要擔誤多少時間和戰機,沒準還來不及議定就被滅了。上一次霧黑大軍殺來時,就是以迅雷之勢占據了這段邊界,害得烏國沒來得及,也根本沒法向索雲國發出求援。

東路三國,奉和國已滅亡,皇帝帶著軍隊全線退入烏國,烏國之南是簡國,在霧黑大軍再次向烏國發動進攻之後,按照協議,簡國便派了八萬精兵助守烏國。這一次,烏國的宸浩皇帝沉思之後,毅然決然地改變策略,不向位於東部的都城撤退,而是且戰助退向西南方的副都淦城。宸浩帝一邊指揮著對霧黑的作戰,積極抵禦著霧黑的進攻,一邊收拾了金銀細軟,帶著重臣們,棄都而逃,跑向副都淦城。

一開始,大家還不明白宸浩帝為什麼會做出如此反常又失策的舉動,直到烏國軍隊和奉和軍隊,簡國援軍漸漸集結在淦城,距離烏索邊境不遠之時,大家才恍然大悟:烏國這是想舍簡國而抱索雲大腿!

簡國雖然派軍援助了烏國保疆守土,但是就實力而言,簡國的國土不及烏國大,實力不及烏國強。烏國是可以向東南撤退,全力守住都城,然而如果守不住,烏國唯有向南撤退,撤進簡國。如果憑烏國都擋不住霧黑東路軍的進攻,實力稍遜於烏國的簡國又如何擋得住?

簡國東麵臨海,北接烏國,簡國若守不住,隻有向西強渡波濤洶湧的赤麟江,進入喆國境內。這是比較樂觀的撤退路線,沒準,烏國,簡國,奉和國三國會全部喪生在赤麟江畔,或是葬身於赤麟江底!此途極其凶險,隨時都有被霧黑大軍追殺圍殲的可能,搞不好就不但亡國,還全軍覆滅。宸浩帝思前想後,覺得指望不上簡國,還不如直接從自己國內渡過相對平緩的赤麟江中遊,在陸地上從烏索兩國交接的邊境上撤入目前鳳夢大陸的最強國,憑著姻親國的關係,還有點倚仗。

烏國向淦城且戰且退,倒是奉和國皇帝很快就看穿了宸浩帝的用意,心下一片冰涼。他本來以為憑烏國,簡國和自己國家抵敵住霧黑東路軍,自己駐守烏國邊境,伺機收複失地。哪想到烏國一路往西南方的副都淦城撤退,完全沒有死守的打算,更是棄簡國不顧,可笑簡國還派了八萬兵卒來支援,這一下,全是有去無回,烏國如此行徑,涼薄之至,哪有半點同仇敵愾之心?

奉和國皇帝冷了心,再不敢把複國或幫助複國的希望寄托在烏國身上,等烏國撤退進副都淦城時,奉和國皇帝也跟康成國皇帝一樣,先棄了烏國,帶著自己的殘餘軍隊和臣下,從烏索邊界越境而過,直接投奔索雲國。

越境過去後,正好是索雲國的依山鎮。卻不想,依山鎮已被嘉國強占了。

奉和國與嘉國領土相接,向為世仇,長年戰火不斷,兩國邊界更是村鎮盡毀,土地拋荒,宛如鬼域一般。現今兩國俱已亡國,忽然之間在異國他鄉不期碰頭,仍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兩話不說就開殺!

奉和國的國力和軍力差弱於嘉國,隻是限於祖製,嘉國再怎麼打壓奉和國,也不敢把奉和國滅了!就一直以江水平緩的赤麟江上遊河道為國界,兩國便時不時地渡江燒殺搶劫對方的城市村鎮,以為報複。

異國相遇,仍是嘉國實力勝過奉和國不止一籌,雖然亡國,耀乾帝仍是強國作派,便想洗劫奉和國,把奉和國攜帶的糧草物資等搶過來充實自己。

奉和國皇帝並不想戰,但是既然已經遇上了,對方又先動手,奉和國隻得應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