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鼎山巔驚才絕豔(2 / 2)

賀月沒有說話,就算給合並後的新國換個新的名字,亡國之君們也不一定會同意合並。

風染說道:“滅亡六國,具體情況各有不同,把他們召集在一起來遊說,是要他們相互影響。六國中,有兩個國家很弱,隻要他們答應合並,就可以起到示範作用,帶動其他四國。”

“那兩國,是弘國和永昌國。”賀月同樣也是心思通透的人,風染一點,賀月就能想得到。

射鳳堡本就是霧黑王朝強占了弘國和永昌國兩國交界處的部分國土建立的,霧黑王朝從射鳳堡猝起發難,弘國和永昌國本就國弱,又首當其衝,被霧黑王朝一夜之間攻陷都城,隨即屠城,不但皇帝皇族被殺光屠盡,幾乎朝中所有部門的重臣權臣,都在那一場浩劫中遇難,國家遭受了毀滅性打擊,存活下來的弘國小皇子是因為當時不在都城裏,永昌國太子是從皇宮地道裏逃出去的。

弘國小皇子和永昌國太子雖說是最弱的兩國,但具體情況又不一樣。

從弘國逃出來的臣子和軍隊都是從其他略有實力的都城周邊城市拚死殺出來的,如喪家之犬似一路南逃。弘國皇族中,就隻有一個在外遊學的小皇子幸免於難,十四歲的少年被逃出來的弘國官吏們擁戴起來,成為了他們複國的希望。這位小皇子本來根本沒有任何希望繼位為君,他自己也沒有登上皇位的野心,從小就養成了一副紈絝子弟的性子,忽然要他擔起複國這麼一副千斤重擔,他自己既不情願,也根本無法勝任,隻是在弘國的遺老遺少們擁戴下,推托不得。

賀月道:“弘國小皇子應該是最好的突破口。”隻要有機會,想必這位小皇子一定會抓住機會卸下弘國逃亡官吏們強加給他的複國重任。

永昌國的國力本就比弘國稍強,逃亡的情況比弘國稍好一些。也不知永昌國前代哪個皇帝極有先見之明地在皇宮裏挖了一條直通都城外的地道,憑借這條地道,永昌國才逃出了太子和一些重臣,然後也從都城周邊的一些城鎮裏逃出了不少地方官吏和軍隊,護著永昌太子一路南逃。

永昌和弘國從北方南逃,領土所及,隻能逃去嘉國。嘉國一向是虎狼之國,兩國被嘉國狠狠敲打了一下,為求存身,他們隨身攜帶著的國之重寶之類的物資,都轉手嘉國了。嘉國又要求他們幫助保土守疆,心存不良地把他們安排在對陣霧黑大軍的前沿,甫一交鋒,兩國本就不多的軍隊又折損過半,兩國的實力由此基本損傷殆盡,之後逃到南棗郡,毛恩又叫兩國殘餘軍隊助守南棗防線末端的依山鎮,再敗之下,又損了人手,逃進成化城,兩國總數才隻餘不到兩千人。

“永昌國太子因是太子,本就該擔著複國重任,說服他,或許要難一些。不過太子殿下已經沒可能靠自己的力量複國了,合並是他唯一的出路。”說到這裏,風染頓了頓,又道:“何況永昌太子和弘國小皇子目前都暫住在成化城裏,他們若是不答允合並,陛下就算不趕他們離開,他們也就沒有理由再在成化城住下去了。收服此兩國,對陛下理當不難,陛下可以對之許以合國後的優厚條件,力爭在今天就拿下兩國,以收立竿見影之效。”風染淡淡地說來,一派理所當然的神情。

賀月不禁想,如果陰國與永昌國或弘國異地而處,風染還會不會這麼冷淡漠然地議論著合國?還是拚了命的謀求複國?

賀月沒有問出來,隻道:“剩下四國呢?”

剩下四國雖然失去了國土,但有了弘國和永昌國的緩衝,皇帝帶著大臣和眾多軍隊都逃了出來。然而,細細分析,這四國的情況卻又不盡相同。

霧黑蠻子悍然入侵,消息自北而南,飛快地傳播開來,奉和國和康成國一東一西跟弘國,永昌國緊緊相鄰,國家領土都不大,國力兵力都不強,根本沒有抵抗霧黑鐵蹄的能力,一接到消息,立即開始做掩護撤退的準備,隻想盡量多爭取一些撤退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