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際驅馳
成化城已經被圍了半個月,天天鏖戰不休,鐵羽軍減員嚴重,迅速從六萬人減到三萬左右,賀月便叫毛恩挑選了一些精神和狀態都恢複好較好的威遠軍開上城頭幫助守城。吸取在南棗郡防線上,讓威遠軍跟別國潰軍混合防守,結果被潰軍影響了士氣的教訓,便讓威遠軍單獨守衛一段城牆。
先前被調派去南棗防線增援的清南軍和京畿守軍,為了便於毛恩統一指揮,便被混編進了威遠軍。哪知反而便這兩隻軍隊喪失了獨立性和自己的默契性,威遠軍一逃,這兩隻隊伍沒有主心骨,也隻有跟著南逃,損失慘重。撤回成化城後,在眾將領的要求下,這兩隻隊伍被重新各自整編,各自分配了臨時駐地,不再與威遠軍混雜一起。
在賀月尚是太子之時,清南軍就是賀月一派的軍隊,賀月稱帝之後,更是對清南軍的軍備和操練進行了努力提升和強化,清南軍在鳳夢大陸的名聲沒有威遠軍大,人數也不如威遠軍多,卻是賀月手裏的一隻精兵,這次指揮失當,跟著威遠軍潰敗,損兵折將,實在叫賀月痛心。因逃回成化城的清南軍人數不足三千,便叫清南軍作為守城後備,隨時準備增援出現險情的地段。
京畿守軍因負責守備京畿要地,一向也是裝備精良,操練有素,更是精兵中的精兵,被這南棗郡一敗,給折損了大半兵力,隻逃回來兩千餘人。因京畿守軍相對比較了解成化城的情況,便由他們接管了成化城的治安和巡防,由鐵羽軍專心守城。
成化城在賀月調度和眾臣眾將的合力協作下,雖然是驟然被圍,除了初期略有驚慌之外,越戰越久之後,民心倒安穩了下來,街市上盡管蕭條,卻並未發生平民恐慌逃竄,人心惶惶的情況。從皇帝到大臣到將軍到士卒都顯得鎮定從容,隊伍整齊,井井有條,鎧甲鮮明,雖敗不亂,便得人們對於能不能守住城池,漸漸有了信心。
跟著威遠軍一起撤退回成化城的弘國和永昌國殘部,共計才逃出來二千餘人,他們是最早被霧黑王進滅掉的兩個國家。弘國皇族在城破時悉數被殺,這弘國小皇子是當時不在都城,才幸免於難,被後續逃出來的遺老遺少們擁戴為少主。永昌國太子是在城破之時,從暗道逃出來的,從暗道也逃出了相當一部分重臣和護衛。賀月沒去見他們,隻是分別撥了宅子讓他們安心暫住修整。永昌國太子不好意思被索雲國養著,要求參戰,被賀月斷然拒絕,南棗郡的教訓可來不得第二次。亡國之人,失去了存身根本,心下惶恐不安,是影響士氣的最大因素。
而喆國派來增援索雲國的三萬精兵,因毛恩覺得永昌國戰鬥力太弱了,便被安排了與永昌國殘部混守依山鎮,剛在戰線上安頓下來,還沒進入戰鬥狀態,就遇上霧黑騎兵繞過正麵從防線末端的依山鎮後麵如狼似虎地殺了出來,正待抵禦,不想正麵的霧黑大軍又殺了上來,被兩麵夾擊。喆國援軍本來還想奮力拚殺,不想守在一處的弘國和永昌國隊伍如驚弓之鳥,一看被兩麵夾擊了,又見那密密麻麻衝上來的凶殘的霧黑兵卒,連抵抗都沒有,直接掉頭就逃!喆國援軍尚未搞清楚情況,一看那兩國軍隊開逃,自己豈有死守之理,於是跟著也逃。毛恩自覺布置得堅固無比,準備以此擋住霧黑大軍南侵的南棗防線就這麼輕易地潰決了!而喆國援軍在撤退中,更是潰不成軍,一路丟盔卸甲,最後隻有不足一萬兵力直接逃回了喆國,丟臉之至!
同樣是亡國之君的嘉國耀乾帝,則在南棗防線被破之後,反其道而行,率領嘉國十餘萬殘軍,一路收拾各路人馬逃走時丟下的輜重給養等物資,且戰且退,從容不迫地退進了依山山脈,然後據山而守。同樣是南棗防線被破,他們逃得最晚,跑的速度最慢,卻是損失最小。果然,鳳夢大陸的第一強國,雖然被霧黑侵占了國土,成了滅亡之國,卻仍沒有輸掉自己的強國氣勢!
正因為嘉國並沒有跟著威遠軍南撤,而是逃進了依山,牽製住了霧黑大軍中軍中營的二十萬兵力,這才遲遲不能增援蘇拉爾大帝所率的中軍前鋒。而中軍前鋒又分了三萬餘兵力去圍困成化山上的汀國援軍,真正用來圍困成化城的兵力隻有七萬。不然若是霧黑中軍三十兵力一齊圍攻成化城,隻怕成化城僅憑六萬鐵羽軍很難守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