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來自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兩種不同聲音(1 / 3)

提要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迅速發展,將可能成為現代農業的入口點。本文基於大別山區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情況的調查,切實反映了當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參與主體的不同聲音,並分析存在這種狀況的原因,最後給出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議。

關鍵詞:合作經濟組織;參與主體

課題項目:國家社科基金“發展現代農業與農民能力建設問題研究”(07CJL016);安徽省社科聯資助課題“安徽發展現代農業的主體研究”(A2009045)

中圖分類號:F32文獻標識碼:A

有關“合作”的思想在“五四”運動前後就已經由我國老一輩合作理論先驅孫中山、薛先舟、梁漱溟、晏陽初等引進並建立,那時主要是信用合作。在我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農村互助合作組織在很多地方先後出現,對當時的生產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建國初期,在政府的強力推動下,初級社、高級社和合作社的發展對當時農村經濟的發展也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但也存在其無法克服的弊端。而真正意義上的農業專業合作組織是在改革開放以後在農村發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它是市場經濟和社會分工的產物,是連接農戶、企業和市場的橋梁,是順應市場規律發展起來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的農民互利、互惠和互助合作的經濟聯合體。它的發展對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發現,當前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的參與主體由於在合作組織中所處的地位不同,他們對合作組織的作用具有截然不同的觀點。

一、背景介紹

我們這次調查的地方是大別山區潛山縣槎水鎮,槎水鎮位於潛山縣西南部,天柱山北麓;轄12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麵積176平方公裏,人口3.7萬人。麵積居全縣第三,人口居全縣第六,經濟總量居全縣第二,是“潛山-嶽西工業走廊”上的工業重鎮,全縣民營經濟強鎮,瓜蔞主產區,更是安徽省優質蠶繭生產第一大鎮。這裏區位優越,交通便捷,生態優美,山川秀麗。槎水鎮2002年成立了各種協會,2005年從協會中抽取骨幹成員組成合作社,現在合作社正處於蓬勃發展期。現有六家經濟合作組織,它們分別是:桑蠶合作社、皂河農機服務合作社、樂明高山蔬菜合作社、粉絲合作社、爪萎合作社、香菇合作社。

槎水鎮蠶桑專業合作社於2006年工商登記並正式發證,已具法人資格,注冊資金127,950元,現有會員388人,常務理事12人,正副理事長2人,正副秘書長2人。槎水鎮養蠶曆史悠久,但規模一直不大,隻是農民收入的一個補充。2002年以來,在蠶桑專業協會的帶動下,蠶桑產業迅猛發展,養蠶戶達4,000多戶,占全鎮總戶數的40%以上。

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槎水鎮的農業專業經濟組織對當地農業的規模化發展、形成農業品牌、幫助農民走入市場、促進農民增收、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時,我們也發現來自合作組織的兩種不同聲音。

二、參與主體的不同聲音

由於該鎮的農業合作組織是在農技站的牽頭下,由農民自願組成的互利、互惠的互助組織,組織管理者是農技站的領導者或是鎮上的農業大戶,而會員則是單個的小農戶,他們由於在地位和信息上的不對稱,造成了他們對合作組織作用的看法不同。

(一)管理者對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的看法。作為合作組織的管理者,他們往往是從整體和宏觀上來看待組織存在的價值,當然也會帶著他們個人的意識來看待組織的存在。

1、合作組織可以為農產品的產供銷提供各種服務,減少單個農戶的交易成本。該鎮自蠶桑合作社成立以來,為農戶集體提供生產技術指導、提供優良的種子、化肥和農藥、提供新的機械。具體提供有:新桑樹品種農桑14號(市場買不到)、711桑樹品種。新蠶種有黃山交平湖、皖夏2號。新技術有小蠶標準化育室、大蠶簡易化培養、上族自動化。新機械有頻振式桑園殺蟲燈、大型自動消毒機械、GFHI2000型弱風自動烘繭機。這些新的蠶種、桑種和新的設備都大大改進了農村的生產條件,提高了蠶桑的產出水平。在統購統銷方麵,可以大規模購買生產資料,享受價格優惠。據蠶桑合作社社長範喬鬆說,一年購買除草劑20噸、肥料200噸,可以比一般的農戶購買優惠5%~8%。粗略算下來,每年可以節省資金2~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