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庭的無奈(1 / 3)

第一章主要講述的是一個農村女孩林惜的悲慘兒童生活。

生活邊緣的我們七月流水

我們每天都在忙碌著、憧憬著、幻想著。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卻隻能在生活的邊緣,不停地猶豫著、徘徊著……

踏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伴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不知社會結構的變化,對我們90後有怎麼樣的影響呢?或許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我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改善;或許是不幸的,我們的精神世界得不到應有的滿足。一提到90後,人們想到的就是“啃老族”“月光族”……。不可否認90後當中有這樣的人,但是他們真的是這樣不堪一擊的一群人嗎?

我國的經濟實力不斷的增強,但是伴隨著的是:東西之間的經濟差距不斷地擴大;城鄉的差距不斷地擴大;貧富的差距不斷地擴大。在這些基礎上,農村的外來務工人員不斷的增加,留守兒童的數量的增加。而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之路,就像斷了線的風箏,越來越遠。

當城市的孩子放學後與下班的爸爸媽媽其樂融融的吃著晚餐的時候,而農村的孩子卻隻能望著前方那似乎沒有盡頭的遠方,悄悄的想著自己的父母。

我是一個90後的農村的孩子,我想通過我的故事以及我身邊的親戚朋友的故事,來讓大家認識了解90後的農村的孩子的生活。每個人的成長都會伴隨著許多的故事,我的成長曆程就像一部電視劇,有的劇情讓我心痛;有的劇情讓我激動;也有的劇情讓我歡笑。我隻是想與大家一起分享我的那些故事,或許那些事你也曾經經曆過。

此書僅限給那些想要了解90後的,以及還在成長道路上徘徊在生活邊緣的人們。

正文

(一)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我的成長卻像一

連串的偶然。充滿著……

靜靜的坐在稻草旁邊,用心去傾聽周圍的事物,但是他們都不理睬我,似乎一切的孤獨與我長存。時鍾定格於這一刻,看到的是遠處高高低低丘陵中那縷縷的綠蔭;聞到的是近處忽遠忽近的那叢叢的花香;想到的是內心模模糊糊那份份的記憶。太陽從山頭一步一步的沉落,一絲思念的情愫在心中油然而生。

腦袋中不停的浮現媽媽那溫柔、漂亮的笑臉以及奶奶那溫和而又粗糙的雙手。“媽媽,我想你了。奶奶,我也想你了。”眼淚從眼中流出,像一條蜿蜒的小河在臉頰上冰冷的穿過,鼻子嗅到了苦的味道,它輕輕的挑逗著嘴唇,舌頭不由自主的伸出,原來淚有海的味道。這些勾起了我對往事的回憶。

在我七歲之後“媽媽”這個稱呼就變得那麼的陌生和那麼的遙遠,母親的所有的記憶永遠的停留在那一天的中午,時光倒帶到我五歲生日的那一天,記憶是那樣的清晰卻又那麼的模糊。

“惜兒,今天是你七歲的生日,你又長大了,九月份你就要上一年級了,記得要認真地學習,更加聽話”。媽媽輕輕地撫摸著我的額頭,然後轉過身做中飯。那一刻我是幸福的。但是一想到昨晚聽到爸、媽的對話,我卻有點兒不想過生日了。因為他們為了能讓我到縣城的小學讀書,有可能要外出打工了。這時電視裏麵響起了哆來A夢的片頭曲,我迫不及待的搬著小凳子坐在屋門口,雙眼盯著黑白電視裏傳來的模糊的畫麵,不時的傻笑幾聲。

不一會兒,媽媽從廚房裏急忙地走出來,我有點好奇的看著媽媽,她卻沒有理睬我。想著:有可能媽媽是菜地裏摘菜吧!我依舊探出脖子往外看。隻見媽媽手舞足蹈,又唱又笑的往池塘的方向去了。媽媽的背影慢慢的在我的視線中模糊了,我回過神來,想去看媽媽怎麼了?但是還是想看電視,在我不斷猶豫的時候。這時奶奶從房間裏慢慢的拄著拐杖出來了,朝廚房叫著:“靈芝,中飯做得怎麼樣了?”我應著:“媽媽,出去了。”這時外麵傳來一陣嘈雜聲,奶奶對我說:“你坐在這兒,看著家,別亂跑,奶奶去去就回來”。我嗯了一聲,又繼續看著那神奇的動畫片。

沒幾分鍾的功夫,奶奶氣喘籲籲的跑回來,站都有點兒站不穩,拐杖在不停的抖動著,眼睛中含著一種害怕和驚慌,那雙充滿著褶皺的雙手不停的搖晃著,但是還是努力的使自己平靜下來,有點沙啞,似乎有一股氣流擋在聲帶。奶奶說:“惜兒啊,你坐這兒,別動,我現在要馬上去找你的爸爸,我們家……”。我依舊很聽話的嗯了一聲,動畫片依舊在繼續。嘈雜聲又一次回到了我的耳邊,好奇心驅使著幼小的心靈。想走出家門,去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當我的一隻腳踏出家門時,正好撞到了滿頭大汗的爸爸,他手裏還拿著幹活用的磚刀和轉尺。他一見到我,就將手中的東西扔了,隻是雙手緊緊的抱著我。我很驚訝,調皮的說:“爸爸,我們吃飯好不?我餓了”。似乎在我們年幼的時候,都有點兒小小的貪吃。我反過頭輕輕的親了爸爸一下,因為爸爸每次做完工後,會買幾顆糖藏在口袋裏,讓我親一下才拿給我。今天他卻久久的不肯拿給我,我想應該會在飯後給我吧!

爸爸沉默了片刻,回答我說:“惜兒,你先和奶奶吃,爸爸出去找媽媽,等會兒回來,記得聽奶奶的話”。剛走兩步,爸爸返回在我的額頭上親了一下,說:“我回來的時候給你帶很多很多的糖,惜兒,生日快樂”!我笑嘻嘻的說:“好的”。

奶奶將飯菜弄好,端到飯桌上。說:“惜惜,我們開始吃飯吧”!我有點不高興,嘟著小嘴巴,問奶奶:“今天我生日,爸爸媽媽都不陪我,平時他們還說最喜歡惜惜,他們會不會去遠方?不要惜惜了,奶奶”。奶奶用一種沉重的眼神看著我說:“孩子,不是這樣的,爸爸媽媽他們是有事去了,要不奶奶給你唱個生日歌,你就別怪他們,行不”?“嗯,奶奶,你知道嗎?我昨天偷聽到爸爸媽媽準備出去打工”。一邊摸著我的頭,一邊說:“你最乖,今天又長大了一歲,要更聽話”。

飯後,收拾好桌子,我準備出去找我的夥伴。這時奶奶匆忙的從廚房出來:“惜兒,外麵的太陽光線太強,留在家裏玩,不然等下爸爸買回了糖又不見你”。我從小就喜歡吃糖,它好像成了我的生活的一部分,每天都會存在,那是爸爸對我愛的見證。在我們小時候如果不聽話,“糖”就會發揮一種不可言喻的作用。在“糖”的誘惑下,我放棄了找小夥伴玩。

在我的記憶中,那天下午很長很長,空氣裏充滿著一種壓抑和燥熱感,使我小小的心靈總是有一種危機感。那是一種無法用言語來表述的複雜而又不安的情緒,我不停地在小小的房間裏走來走去,想著爸爸、媽媽那天晚上的話語。“他們會不會在今天就離開我而去遠方呢?讓我和其他的小孩子一樣,隻有在過年或者是過節的時候,才會回來看看我呢”?凝惑充斥著我的頭腦。這時,奶奶悄悄的走到我的身邊,說:“惜兒,怎麼還沒有上床午休呀?在想什麼呢?這麼的認真。要不奶奶給你講個故事,你就睡,好不”?我緩過神來,有點不耐煩的聽著那個講得我都可以背誦的狼來了的故事。盡管它老掉牙,但是在其催眠的作用下,我還是極不情願的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