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小村莊(1 / 2)

這是南郡的一個約莫兩百餘人的小村莊,村子喚做石頭村,村人樸素,與世無爭,世世代代過著平靜的生活。雖然大家的條件困苦,一年的辛苦收成也常常隻不過讓自己過得半飽不餓,粗布陋衣的生活,但是個個生性樂觀,日子卻也過得有滋有味。

趙嘉康並不是一個孤兒,本來他也跟村裏其他小孩一樣,有父母在身邊。父親愛喝酒,一喝醉就打人,打他老婆,打他兒子。他老婆平時沒什麼聲音,不聲不響地做事,種莊稼,砍柴,織衣,做所有家務。沒事幹的時候就坐在門口的一張自己用木樁做的木凳子上發呆,似乎有無數的心事。而每當他老公打她的時候,發出的慘叫聲比殺豬還要大,飄蕩在這小小村莊中,回音不絕。每當這個時候,村裏人沒事的便溜噠過來看熱鬧,有事的也放下手上的事小跑過來湊一眼。趙嘉康的老爸看見圍觀的村人越多,就越是興奮,手上就越打得越勁。老媽被打得叫得震天,繞著自家的破院子如蝴蝶般飄逸不定,直到老爸打得累了,這一出劇才散場。

終於有一天,趙嘉康的老爸又喝醉了酒,又把老媽打得滿院子亂跑,忽然間老媽跑出了院子,朝村口一直跑了出去,這一跑便一溜青煙似的,再不見她回來了。

趙嘉康的老爸從此也變得沉默了,雖然仍然喝酒,仍然要喝得大醉,可再也沒有打過趙嘉康,隻是天天都跟原本的老媽一樣坐在門口那張木樁凳子上發呆。趙嘉康老媽原本所幹的活此後都由他接過了手,那時他才僅僅七歲,正是剛剛開始懂事的年紀。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近一年,一天趙嘉康的老爸正在門前坐著發呆,忽然大叫一聲:“我受夠了!”彎腰拾起左手邊的一把砍柴斧頭,大踏步往村口邁去。其時趙嘉康正在屋裏麵數著蒼蠅,突然聽到父親的大喝可嚇了一跳,還沒等他反應過來就見父親離開,大哭著跑著追著,可怎麼也趕他父親不上,隻能幹巴巴的看著他父親的身影漸漸遠去變小,最後他一個踉蹌,摔倒地上,待他掙紮爬起身抬起頭看時,父親的身影已無影無蹤了。

從此之後趙嘉康就隻有自己一個人照顧自己了,鄰居們可憐他,這一個舍他一口飯,那一個施他一段布,飽一頓饑一頓的,日子湊合著卻也這樣過了。趙嘉康開始時候常常思念父母,難受難熬之極,就躲到被窩裏偷偷地哭。隨著時光的無情流逝,傷心終於被埋藏在極深極深之處,蓋得嚴嚴密密,不再輕易打開觸及。

趙嘉康十歲開始,自己用木和藤做了張弓,用竹子削尖做了些箭支,背在身上,去往村子南邊打獵。初始時候往往是兩手空空地回來,頂多是淘了一兩個鳥蛋,摘回一些水果,常常還多少帶了些傷。有一次為了追趕一隻山雞,不小心從山崖上滾了下去,摔成了重傷。待到他爬回到村口的時候,已經是第三天早晨了,村人發現他後把他救回家中,小夥伴小丫、狗蛋輪流來照顧他,足足過了一個半月,他的身體方始漸漸的康複起來。沒等身體完全恢複,趙嘉康可又背上了弓,帶好了箭,小丫來勸他,他笑笑地回了一句:“小丫,我要努力呢,不早點多攢一點錢,以後怎麼給你家那裏下騁禮娶你?你媽老早跟大夥兒說了,要娶你,至少要一頭牛、兩匹布做騁禮。”說得小丫臉蛋紅撲撲的,提起粉粉的小拳頭來捶他頭,稱他胡說。趙嘉康哈哈大笑,回身一閃,大步便往深山裏邁去。趙嘉康年紀雖小,但因父母早早離他而去,已是小小年紀便曉得人情世故,似他這般與孤兒無異的孩子,村裏的人看似和藹慈憐的麵孔背後,況是存在著有意無意的鄙視。除非他能出人頭地,否則按照他家現在家徒四壁的狀況,有哪家肯與他攀上關係?

數年過去了,趙嘉康長高了,打獵的本領越來越純熟,每次進入深山都不會空手而歸,至不濟都有數串雀鳥、三兩隻兔子載著而回。好收獲的時候會獵到獾、狐狸、山豬。當他十二歲時把一隻一百多近兩百斤的山豬拖回村裏的時候,整個村子都哄動了,這可是一隻貨真價實的成年山豬啊,長長又尖尖彎彎的獠牙,從那血盆大口裏伸出來,如果被它紮中了,隨隨便便就是兩個大窟窿。村長摸著山豬的粗糙皮膚,嘴裏滿是嘖嘖的稱奇聲,要知一個成年獵人想要獵到一隻這麼大的山豬,也並不是一件輕易的事,年紀才剛剛十二歲的小孩居然能獵到這麼大的一隻山豬,並能老遠的把它拖回到村裏,這需要多大的腕力,簡直就是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