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想哭就哭一會兒(1 / 3)

哭會使心中的壓抑與委屈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和發泄,從而減輕精神上的負擔,對健康有積極的作用。有心理學家主張:該哭你就哭吧!強忍著你的眼淚等於自殺。

一名身負重傷的士兵從戰場上歸來。但是迎接他的比戰場還要殘酷。家園被毀,愛人背叛。他想哭,但是想起自己是戰士,他就硬把眼淚忍了回去。

大家都翹起了大拇指:男兒有淚不輕彈,你是個真正的英雄。

國王要為女兒搞一次比武招親,許多人踴躍參加,這位戰士也報名參加。

在比武中,他擊敗了所有敵手,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為此,他又負了傷,但他咬緊牙關沒有哭,連眼淚都沒流一滴。

他被帶到公主麵前時,身上還在流血。

滿以為公主會把他當成首選,想不到公主卻淘汰了他:“我怎麼可能選一個不會哭的人做我的夫婿?”

士兵反問:“哭是弱者的行為,真的勇士是從來不哭的。”

公主說:“大錯特錯,隻有堅強的人才會哭,哭維護了他心靈中至純至美的那一部分。你不會哭,並不說明你堅強和快樂,恰恰相反,它說明你已經衰老和麻木。會哭的人還有希望與愛,而不會哭的人卻沒有。連哭的勇氣都沒有,說明你還不是一個真正的勇士,而是一個懦夫。不會為自己哭的人,也不會為別人哭;不會為痛苦哭的人,也不會為幸福哭。而一個不會哭的人,跟冷血動物還有什麼區別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該哭的時候就要哭,這樣才能得到快樂和幸福。

哭和笑相反,它表現的是一種不愉快的情緒。哭有多種形式,無聲的為咽,低聲為泣,大聲的為嚎。

一個人在不開心時,得到的勸慰大多是笑一笑,很少有人會勸其哭一哭。哭在人們的腦海中被定格為一種對身體有害的情緒反應,往往被人們視之與不好的事情聯係在一起。其實,哭作為一種常見的情緒反應,對人的心理恰恰起著一種有效的保護作用。

美國生物化學家費雷認為,人在悲傷時不哭有害健康,等於是慢性自殺。他的調查發現,長期不哭的人,患病率比哭的人高一倍。當你的精神蒙受突如其來的打擊時,當你的心情抑鬱不樂時,不妨痛痛快快哭一哭。不要強咽淚水,那樣會加重抑鬱,憋出病來的。因為強烈的負性情緒會造成你心理上的高度緊張,而當這種緊張被你壓抑得不到釋放時,勢必成為一種積累待發的能量,引起機體植物神經係統功能的紊亂。久而久之,會造成身心健康的損害,促成某些疾病的發生與惡化。而哭泣則能提供一種釋放能量、緩解心理緊張、解除情緒壓力的發泄途徑,從而有效地減免或減少了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心理學家克皮爾曾經做過一個調查,他選取了137人,將他們分為健康組和患病組。患病組是潰瘍病和結腸炎的患者,這是兩種與精神緊張密切相關的疾病。結果發現,在日常生活種健康組哭的次數會比患病組多,而且哭後自我感覺較之哭前好了許多,減輕了不少的痛苦。進一步的研究發現,人們因情緒壓抑時,會產生某些對人體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質。而當你哭泣時,這些有害的化學物質便會隨著淚液排出體外,有效地降低了有害物質的濃度,緩解了緊張情緒。有研究表明,人在哭泣後,其情緒強度一般會降低40%。這便解釋了為什麼哭後的感覺會比哭前要好了許多。

哭是人們情感的流露,哭往往是由於內心感到委屈或精神受到重大刺激,這時人們往往會哭泣流淚。該哭不哭,一味地忍,悶在心裏時間久了,心中的壓抑就會越積越重,精神負擔也就越來越大,進而出現精神萎靡、情緒低落,歎息不止,導致失眠,影響食欲,出現悲觀厭世甚至輕生的念頭,抑鬱症往往就是這樣造成的。

當人遭到重大不幸和挫折時,例如,受到極大的委屈或親人病故時,會不由自主的哭起來,哭後心情就暢快些,比憋在心裏好受得多。哭對人的心理具有保護作用,特別當人遭到嚴重的精神創傷,陷入可怕的絕望和憂慮時,既不思食,又不能眠,如果這時能大哭一場,就可能得到拯救。美國詩人丁尼生在一首詩裏記述了一件事:一位戰士戰死,別人將其屍體帶到他妻子麵前,妻子見後悲痛欲絕,但隻是發呆而不能哭。一位學者說:“婦女必須哭,否則她會死去。”卻沒有辦法使她哭。此時,一位聰明的婦女將她的小孩子帶到她的眼前,她哭了,說:“我的孩子,我為你而活著。”哭緩解了突如其來的沉重打擊所造成的高度心理緊張,使她避免了不幸的後果。人在極度痛苦或過於悲痛時,痛哭一場,往往會收到積極的心理效應,可以防止痛苦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

哭是一種最好的發泄的方式。哭能排除人情緒緊張時所產生的化學物質,從而把身體恢複到放鬆的狀態,緩和緊張的情緒。尤其是男人應該摒棄那種“男兒有淚不輕彈”的觀念,男人為了回避在他看來是非常荒謬的眼淚,便用快速行動來表達情感:構思新東西、打架、喝酒或逃避。其實,流著淚的交流,是擺脫抑鬱和壓力的最好方式,是控製情緒、降低精神創傷的補充手段。人應該生活在一個快樂的社會中,眼淚能夠讓男人解壓,減少暴力衝動欲望,因此,男人想哭的時候,就該哭個痛快。每一個男人都應該記住:哭並不是女人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