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難以望卻的記憶(1 / 2)

“你說,他們能有什麼秘密讓英子知道呢?”三郎反問道,隨後又笑了笑,還是走了出去。

“兒大不由娘,哎,我看,同樣也不由得爹啊!”周大生感慨著,對這個領養的孩子,他更是沒有一點辦法。

一想起往事,老周就滿腹心事,對於三郎的過去,也是記憶猶新。

三郎,本名叫吉田三郎,是東瀛人吉田智的遺孤。

吉田智是東瀛紗廠設在大順分廠的技術員,與其妻同在一處工作。可就在三郎還不到七歲的時候,突然有一天,吉田先生突發心髒病,未來得及搶救,就過早的離開了人世,留下了年輕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子。

後來,又過了大概一個禮拜的時間,三郎的生母辛芝子也被人發現,死在了一個汙水溝裏,因為其狀甚慘,未敢讓三郎目睹其母親的遺容,就草草葬了。對於三郎,這一點,卻是很不公平的。

為了搪塞,後來知情者便向三郎解釋說:“當時,你父母都是因為患了瘧疾而不治身亡的,為了你的健康著想,故而,還是決定,不讓你去接近。”

年幼的三郎徹底地成了一個孤兒,而時任機修工的周大生見不得孩子受苦,便將三郎收養在自己的家中。

至於周大生和吉田智究竟有多大交情,別人不知道,不過,從平時的交往中可以看到,其實,他們的交往也很平淡,當時,周大生與吉田智同在一個班組,隻不過,吉田智是技術員,而周大生隻是個小小的機修工,就這點區別而已。

可是後來,還是有風言風語地傳出,什麼周大生繼承了人家吉田的多少多少的財產了,鬧得周大生和妻子鬱悶得很,好心好意地做事,卻都被人傳成了窩火的驢肝肺!哎,更為糟糕的是,三郎一直堅持認為,他的父母肯定是被大順的子民害死的!而周大生夫妻領養了自己,不過就是為了減輕自己的見死不救的罪過,雖然,後來有那麼多人出麵作證,卻還是消除不了三郎心中的陰影。

這一變故,在三郎幼小的心靈裏,早早地就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一直的耿耿於懷,他是要伺機報複的!

後來,東寶紗廠易主,被大順的一個資本家收購,而越洋過來提供技術保障的技術人員,隨著東寶資產的變更,也全都撤出,回他們的東瀛老家去了。

技術骨幹的撤出,對東寶的安全生產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影響,效益每況愈下。周大生便於妻子商量,拿出多年來的辛苦積蓄,開辦了一家私營布料以及服裝的加工,倒也能勉強度日。

出於一顆愛心,周大生夫婦還堅持送三郎到大順朝最好的學堂——“知書堂”,讓他學習優秀的漢民族文化,他們期望三郎通過學習,能夠認真領會漢民族的寬容與偉大以及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希望他通過學習,汲取養料,做一個造福於人的好人,就行了!

誰知,這個三郎偏偏喜愛習武,脾氣愈加的暴戾,聽不得一言半句的不同意見。他隔三差五的逃課,和一些同樣好鬥的紈絝子弟勾搭一起,著實,讓人頭痛不已。

日子似乎就在這平淡無奇中慢慢過去,這樣倒也罷了。

然而,有一天,一個陌生的男子的到來,重又勾起了三郎快要泯滅的複仇心理,當他慢慢融入到這個還算不錯的家庭生活中時,那個男子的到來,便徹底地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這個男子不是別人,他正是原來東寶紗廠的技術主管,三郎父親的直接上司,廠部東瀛技術主管兼指導——大甫直仁。

那是一個春日的一個周日的午後,和煦的陽光照在大街上,人們慵懶地鑽出家門,很愜意地曬著日光浴。

這時,從巷口的拐角處,就見一個拎著挎包的約莫五十歲左右的老頭下了一輛馬車,來到位於市郊的東寶紗廠的門口。他怔怔地盯著斑駁的大門看了好半天,似乎有些失落又有些失望,輕輕地無聲地搖搖頭,就走向圍在一起聊天的人們,向人們打聽有關於周大生的地址和他的近況。當得知,周大生夫婦倆開了一爿布料和服裝綜合店,聽說生意還馬馬虎虎,並且,收養的三郎也已長大成人時,也甚是高興。他便按照路人提供的地址,直接找到“知書堂”。

到了“知書堂”的外麵,又恰逢三郎與幾個紈絝子弟打鬥在一起,當然,這個大甫直仁並不知道誰是三郎,便朝眾小孩叫道:“請問,你們知道,三郎在哪嗎?”

也真是巧了,被問的少年就是吉田三郎,,他調轉頭來,直愣愣地盯著大甫直仁,點點頭回答道:“我就是!”

大甫直仁笑了笑,同樣用質疑的目光對三郎審視了一番,很爽朗地叫道:“嗯,還是當年吉田先生的瀟灑摸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