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這一天,趕了一天的馬車,來到了一個叫做“龍抬頭”的村莊,柯寒特意找到一家農戶歇歇腳。
他拴好馬匹,心血來潮地和東家攀談起來。
“龍抬頭?這個名字怪好聽的呢,東家,想必一定是有什麼典故的吧?”柯寒很很直接地問農戶。
戶主是個比較大方的中年漢子,他先瞥了一眼跑去河邊碼頭擔水飲馬的蘋果她們三個女孩,羨慕嫉妒恨地反問柯寒道:“客官好興致,福氣也好得很,帶著三個女孩踏青遊玩,還爭著搶著為你擔水飲馬呢?”
柯寒隨意笑笑,不做任何地解釋。
“記得有句農諺叫‘二月二,龍抬頭’的嗎?表示春季來臨,萬物複蘇,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二月二,我們民間有剃頭、祭祀、敬文昌神、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吃豬頭等習俗。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的飲食大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麵條名曰‘扶龍須’,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而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這些習俗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強烈願望!”那漢子很熱情地講解著。
柯寒不時的嗯啊有聲,表示很感興趣,便惹得那人熱情高漲。
那漢子明顯地有些賣弄,他頓了頓,輕咳一聲繼續說道,“我們這個地方原來叫‘瓏壩’,原本這裏一直都是以種植水稻為主的,在這一帶地區是有名的魚米之鄉。可是不知為什麼,有一年,該抬頭的老龍王好像忘記了他的使命,於是,水稻田裏,泥土幹裂開來,縫隙都能伸進小孩的一隻手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三年。”
“三年的幹旱?……”柯寒呆了,他簡直不敢相信會有這樣的極端氣象。
“後來人們撐不住了,就請來了一個有名的巫師,一連做了幾天的道場,可惜連個霧氣都未能求到!”中年漢子譏諷地介紹道,“再後來,這裏就不種植水稻,改種大豆了。接著,又改了,種植桑樹,養蠶了。就這樣變來變去的,可害苦了咱莊稼人啊!”
“這跟龍抬頭有什麼關係嗎?”柯寒疑惑地追問,他用這樣的方式來消磨時間。
“就因為這個老龍王忘記了抬頭,有人賭氣把這‘瓏壩’的名字給改了,就成了現在的龍抬頭!這就是龍抬頭的來曆。”那漢子嘿嘿一笑,說道,“來的時候,你沒看到這裏大片大片的桑木?現在,都養蠶了呢。”
“哦,是這樣啊?”柯寒恍然大悟狀,再道,“這養蠶的規模還蠻大的啊!”
“原來都是一家一戶的散養的,現在都被老鄒家承包了,因為他和咱縣上的繅絲場的老板是朋友,不愁銷路呢!哎,對了,他的養殖場這段時間比較忙,正缺人手采桑呢,我看你不妨讓你的幾個姐妹也來鍛煉鍛煉,享受一下勞動的樂趣啊!反正你們找人,這一路之上的花銷肯定也不會少的。在這呆的久了,接觸的人多了,或許對你找人有幫助!另外,吃住都不用愁,可不是一舉多得?我想啊,盡管你有足夠的錢來支撐,但還不如日見分文的好!你說呢?小兄弟!”漢子熱情地介紹並追問柯寒。
“嗯,這個可以考慮!”柯寒嘻嘻一笑,從隻有三條腿的長條凳上站了起來,拍了拍屁股上,再朝那人拱拱手,轉身就追正趕往河邊擔水的蘋果她們幾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