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成立縣委會(2 / 2)

柯寒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他曾經在17K的網絡中和一些史料上看過關於縣衙人員配備的解釋。

縣衙組成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一律沒有國家規定的編製,均由縣令或縣長自由“辟除”,然後報上級政府備案即可。

所謂“辟除”,就是縣令根據縣域行政管理的實際需要和縣府財政的承受能力,自己物色合適的人員來組織政府,專門從事政府機構中某些具體的管理與服務工作。如起草與傳遞各種官方文書;審批與經辦各種行政事務;征收稅賦、選派勞徭;統計和發放政府物資等等。這些人員到底定為一個什麼性質的身份並不重要,也不需要國家承認,隻要縣衙有錢支付俸祿就行。他們的俸祿水平一般都在百石以下,俗稱為“鬥食少吏”。

既然是這樣,他有著自己聘用人員的權利,何不好好的利用起來呢?如此這般,他的計劃便在真正意義上慢慢地朝著既定的目標靠近了,這是他最感欣慰的事情。

文有李筱坤輔佐,武有馬常發相助,都是自家兄弟,辦事利索可就多了。從此,柯寒便可放手大幹革命了。

接著,柯寒又起草了一份公告,名曰“廣納賢才狀”,貼於縣衙的院牆之上。

告示的大意是說,為了淮縣的繁榮和發展,為了能讓淮縣人民真正過上安康穩定、和諧美滿的幸福生活,經研究決定,成立一個能代表廣大老百姓發表心聲、幫助老百姓行使權力,構建一座上通下達的橋梁,以監督政府部門的工作,此專門機構名曰“淮縣委員會”。

縣委會的成立,能夠便於人們積極主動地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促進和平發展,快步提升,加強人民參政議政的意識。

縣委會的工作,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幫助,為此,報請上級部門批準並擬定,在全縣範圍內,廣納賢才,歡迎仁人誌士踴躍報名參加考試,經考核合格後,由縣衙統一頒發聘書等等。

告示一貼出來,立即在民眾當中引起了轟動效應,人們紛紛議論這個縣令,辦事真夠新潮,這個委員會,在大順朝,在雷州府都是新詞啊!不過,這樣的部門是為老百姓說話的,就當然很受歡迎了,而且,是真正意義上的來自於基層,服務於基層!

當天,就有很多人來到縣衙谘詢、打聽。

“知書堂”的學子來了,準備參加科考的秀才來了,“醉月軒”的李老板來了,一些茶莊布店的老板也來了,就連雲記肉鋪的刀手也趕來打聽做委員必須具備的資格和責任呢……

那場麵比起報考公務員來,真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望著絡繹不絕的人群,柯寒信心倍增。

他親自接待,索性在大廳裏又做了一番演講,在民眾的眼前,他的敘述,讓人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遐思和向往。

柯寒漸漸發現,自己的演講竟然有了很大的進步,這官兒做的,真能鍛煉人啊!他不由得生發感慨。

這一刻,那個不一樣的淮縣,在他的心中,業已慢慢有了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