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能夠慷慨取義,照取汗青,在麵對外族入侵的民族危難之際,大義凜然地全節而死,以死來鑒證起對祖國的一片深深熱愛之情,這種愛國舉動實在是讓人感動不已。
寒微守節馬知節
馬知節(995年-1019年),字子元,北宋將領。他父親馬全義是宋太祖麾下將領,但是在馬知節七歲的時候就因為生病去世了。太宗做皇帝的時候,因為父親的功績被任命為供奉官。同時,太宗賜給了他知節這個名字。
馬知節一生正直,堅守節操,因為他從不曲意奉承而被人所稱道。公元994年,四川李順叛亂,太宗讓馬知節和王繼恩一起帶兵討伐。王繼恩靠著自己的權勢,做事隨心所欲,因為馬知節不肯改變自己的意願,屈服於他。所以王繼恩派馬知節去守彭州,而且隻給了馬知節三百名老弱殘兵,彭州之前的士兵,全部被王繼恩召回了成都。馬知節幾次請求援兵,都被王繼恩拒絕了。
麵對李順十多萬兵馬猛烈的攻擊彭州,三百名老弱殘兵無疑是螳臂當車,但是馬知節並不畏懼,他指揮士兵拚死守城,從早上打了黃昏,士兵死傷得差不多了。馬知節慷慨激烈,但是又無奈長歎的說:死在叛亂者手裏,不是壯士的所為。說完,就拿著槊衝出重重圍困的包圍圈。到了天亮的時候,支援彭州的兵馬到來了,馬知節重新披掛上陣,擂鼓前行,殺退了叛兵。太宗知道這個事情後說:敵人多而我們士兵少,知節真是不容易啊!
鹹平初年,馬知節做了登州刺史、管理秦州。秦州曾經把羌族首領的親屬二十多個人作為人質扣了起來,一扣就扣了二十多年。馬知節知道這個事情後,說:羌族人也是人啊,怎麼會不想回去呢?於是就把他們都放了回去。馬知節的這一個舉動,使羌族人非常感動,羌族後來一直也沒有再來侵犯宋朝的邊關。
馬知節在秦州還有一件事情值得稱道。秦州曾經有銀礦,於是朝廷就開始收取了關於銀礦的稅額。但是,因為開發的時間過長了,銀礦已經枯竭,可是朝廷卻沒有把這個稅額給取消。主管這一項稅額的人員把家產賣了,也沒有辦法抵銷這一項稅額。馬知節知道這個事情後,就上書要求取消這個稅額。一次不成就再次上書,一連上書三次,朝廷才答應撤銷了這個稅額。
如果說不肯屈節於王繼恩和為民請命是馬知節的序曲,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是馬知節守節的主旋律了。
澶州之戰的時候,真宗車架在澶州,當時王超手下有十多萬兵馬駐紮在真定,但是王超一直不肯前進。馬知節就寫信給王超,王超接到信,知道不出兵不行了,卻又不想和敵人接觸。王超就想了個借口說:沒有橋梁船隻,沒有辦法渡河。誰知道準備充分的馬知節早就讓人收集木材,在一夜之間就給王超準備好了渡河的所有東西。王超就這樣渡過了黃河,到大了澶州城。
澶州城下,宋朝與遼國簽訂下了盟約,從此宋朝境內沒有什麼大的事情發生。於是,有大臣就上奏說這是皇帝受命於天的征兆,是非常吉祥的事情。馬知節每次聽到這個說法都很不為然,他曾經說:天下現在雖然安定了,並不代表可以忘記戰爭,削減軍隊。並且,他以此為戒,向皇帝上書說:我現在還沒有衰弱,可以再為朝廷效力個五年七年的。如果邊疆有什麼緊急情況,我願意隻要副都部署的職務和幾匹號碼、一副輕甲就去邊疆效力。當時的真宗皇帝聽了非常感動,就命令製造了一副銅鐵鎖子甲賜給了他。並把他升為宣徽北院使,加兼樞密副使。
當時的樞密使是真宗皇帝的寵臣王欽若。這個王欽若其他本事沒有,阿諛奉承的本事非常好。他蠱惑真宗皇帝舉行封禪等活動,鼓吹道教,在當時權勢非常大。就連非常有名的忠臣寇準都是因為王欽若在真宗麵前說了壞話而遭到真宗的冷落。馬知節卻不怕王欽若,他秉持自己的原則,大膽陳詞。隻要遇到馬知節想說的事情,他就不會向王欽若屈服。每次上朝商議國家大事的時候,隻要王欽若有不公正的地方,馬知節就當麵指出,絲毫不給王欽若麵子。王欽若越是受到真宗的寵愛,馬知節就越是不肯向王欽若屈服。
天禧初的時候,馬知節被掉到天雄軍,被授予為宣徽南院使、擔任樞密院的事物。因為生病,馬知節上書秦秋罷免這個職務。真宗答應了這個請求,讓他擔任彰德軍留後、貝州兼部署。他要上任的時候,真宗心疼他的病,就讓他回家安居去了。過了沒有多久,馬知節就去世了。
馬知節不畏強權,堅持自己的原則,真正的做到了: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