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柳宗元遇貶(1 / 2)

王叔文深知錢糧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王叔文經常說:“錢糧是國家最重要的根本,掌管這個權,可以來收買官吏。”順宗即位以後,他上書皇帝任命杜佑擔任度支、鹽鐵使,自己來擔任杜佑的副手,實際上王叔文全權掌握。沒過多久,王叔文升任戶部侍郎。王叔文掌權後,即上書順宗下詔,把宮市、五坊小兒全部取締。

當時各地節度使還向宮廷進奉錢財,給老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負擔。王叔文把這些苛捐雜稅也取消了。王叔文知道自己聲望不夠高,就建議請老資格的官員韋執誼做宰相,又起用了柳宗元、劉禹錫等一批有才幹的官員,朝廷官員麵貌為之一新。王叔文對藩鎮割據勢力也保持了警惕,並采取措施,抑製藩鎮勢力。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派人到京師長安,要求統領劍南東川、西川和山南西道這三川,但被王叔文嚴詞拒絕。

王叔文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宦官們感到很害怕。俱文珍怕王叔文的權勢太大,假造詔書免去了王叔文的翰林學士職務。詔令一出來。王叔文駭然並惆悵地說:“我應該經常來這裏商議政事,不這樣的話就沒有理由進入皇宮了。”王伾也多次向皇帝請求,才允許王叔文每隔三五日能來翰林院一次,但仍然沒有恢複學士職務。

王叔文不做自己份內的事,每天領著自己的黨羽謀劃奪取神策軍權。控製國家的命脈。把老將範希朝任命為西北諸鎮行營兵馬使,以韓泰輔佐範希朝廷。各個鎮的將領送書信給護軍中尉,報告了這件事情並要離職,宦官們聽說這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王叔文想奪取兵權,無不大怒:“這樣下去,我們終究會被他所害。”因此,宦官們下令給各鎮將領,不要把軍隊交給範希朝,王叔文因此沒有掌握兵權。

神策軍是當時的朝廷禁軍,驍勇能戰,掌握了兵權,就可以說是掌握了所有的政權,當時的太監仇士良之所以為所欲為,就是因為他是神策軍的統領。王叔文奪取神策兵權的失敗,也埋下了他失敗的禍根。

廣陵王李純被立為太子,臣子們都很高興,隻有叔文麵露憂色,誦杜甫的諸葛祠詩來自比,不斷歎息著流出淚來。太子已經監理國政,將王叔文貶為渝州司戶參軍。第二年,王叔文被處死。

王叔文掌權期間,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想革除朝政舊弊,曆史上把他的政治革新稱之為“永貞革新”。革新最後的結局是以失敗而告終。王叔文被殺死,參與革新的其他成員都被貶職。自此,永貞革新結束了。

永貞革新僅僅維持了一百天,從這個故事離我們可以知道一個道理,做什麼事都不能急於求成,而應該循序漸進。

柳宗元,字子厚,世人又稱他為柳子厚。河東(現在的山西)人。

柳宗元是唐朝傑出的文學家,也工詩賦。柳宗元生於官宦世家,曾祖曾經是唐高宗時的宰相,父親曾為柳鎮曾為太常博士,侍禦史,柳宗元自由聰明過人,幼習文章,尤其擅長的文體是西漢時的賦,他寫的賦,比之漢朝名家也不遑多讓。下筆的時候,思維縝密,遣詞精確,當時的文人們都對他極為推重。柳宗元一生著述極多,留下有文集四十卷。但他的作品,大部分是在被貶到荒蠻之地後所寫就的,大多都是惆悵的詞句。

唐朝中期,黨爭劇烈,順宗即位以後,王叔文當權,倡導新政,想一掃朝廷陰霾,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永貞革新。王叔文器重柳宗元,將他提拔為尚書省禮部員外郎,但沒多久,永貞革新失敗,改革派全都遭到貶。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邵州在現在的湖南邵陽市,離長安城可謂天南水北。在貶謫途中,尚未到任,柳宗元再次被貶為永州司馬,這不僅職位降低,而且到了更荒蠻的地方。

永州位於現在的湖南和兩廣交界處,環境極為惡劣,道路崎嶇,交通蔽塞,還多瘴氣。柳宗元從繁華的長安城被貶到永州,心中鬱悶可想而知,但他並沒有因此消極懈怠,就是在這裏,他娛情山水,寫下了許多有名的文章辭賦(有名的“永州八記”即是在這裏寫就)。在永州寫的文章,柳宗元無論敘事還是抒情,無不寫的娓娓動人,讀過的人,全都為之感到悲傷不已,仿佛將自己置身於此情此景中,沒有人不驚歎柳宗元的文筆,認為他是天下難得才子。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任滿,按例應該遷為柳州刺史,柳州是位於現在的廣西,雖然依舊路途遙遠,但相對而言條件比之永州要好,職位也大了些。但是當他聽說當時任郎州司馬的好友劉禹錫被調任播州刺史時,就想和他調換。播州位於現在的貴州遵義,在古時候,是極為落後閉塞的地方,而且因為少數民族極多,曆來都是窮山惡水之地。柳宗元於是向朝廷上書,請求代替劉禹錫去播州就職,他對人說:“禹錫家有老母,如果去了荒蠻偏遠的播州就職,就怕是母子永別了。播州遠在西南邊陲,離中原有萬裏之遙,並且道路險惡,也不能帶著老母一起前去。我和禹錫相交多年,實在不忍看他受這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