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紐約時報》上歡迎習主席
作者:王樂然
朱大平是《習近平時代》的出版商,他認為推介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是推介國家領袖
出版商朱大平做事一向穩、準、狠,這是業內聞名的。最近,他又出“大手筆”,讓其美國的時代出版公司在中外媒體上紅火了一把。
9月7日,就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22日啟程訪美前兩周,《紐約時報》第5版整版刊登了時代出版公司的一則廣告,推介旗下新書《習近平時代》和其他中國政治文化類讀物,醒目的位置還有這樣一句話:“熱烈歡迎習近平主席訪問美國。”
領導人形象入廣告、高調向西方宣傳中國政治家執政理念、在美國時政第一大報上歡迎中國主席出訪,每個元素都可謂大膽,卻被朱大平一齊用上了。效果驚人的好,“一周內,我的書在亞馬遜銷售榜排名從第120萬名上升到第6萬名,中國時政類書在美國市場從沒出現過這種情況”。
但麻煩也來了,因做法出格,朱大平的個人背景開始被媒體猜測。身在紐約的朱大平接受《環球人物》記者專訪時,說話很直接,也愛自嘲:“我怕啊,怎麼不怕。被FBI盯上可怎麼辦?”作為湖南人,朱大平的普通話算不錯,有時還帶點京味兒。
走進美國的出版商
鄉音淡了,脾氣卻難改。朱大平說自己有湖南人的倔勁:“我看中一個目標必須幹到底,說幹就幹。”他的成功史在中國民營出版商中頗具代表意義。
1990年,21歲的朱大平從湖南邵陽進入湘潭大學學習,後考上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在北京一家黨政機關的基層單位工作。時間久了,他嗅到黨內教育讀物的商機。2000年底,他辭職成立了“北京社教文化信息中心”,做的第一本書是入黨教材。雖然剛起步,但“2001年建黨80周年,全黨組織學習活動,教材賣了五六十萬冊;2003年,胡錦濤總書記發表‘7·1’重要講話,做的輔導類讀物也賣到百萬冊”。
黨建類圖書品種有限,增長空間不大,同時也受到國有出版社的競爭壓力。2006年,朱大平把大部分精力投向大眾時政類讀物,“我們做的第一本這類書是《大國崛起》。這本書還在賣,銷量已超過200萬本”。一炮打響後,他又策劃了《道路自信:中國為什麼能》等數十種百萬級暢銷時政圖書。“把時政通俗化,讓普通人容易接受,這就是為什麼我的書能賣得好。”
2008年,進行股份製改革後,朱大平成立了北京時代華語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時代華語)。但2010年開始,他再次感到上升空間的促狹:“民營出版公司沒有出版權,需通過出版社合作出版,這給發展帶來很大的限製。”他決定親自赴美開辟新戰場。2012年,時代華語的子公司時代出版公司在紐約成立。據彭博社報道,“美國圖書市場具有排斥性。美國出版的外國版權書隻占出版總量的3%,而中國書占的份額少之又少。”為了少走彎路,朱大平拜訪了多位長期駐美的記者及熟悉西方圖書市場的版權人、出版人,了解市場和受眾。“兩年前吃過大虧,但成功推出的作品也不少,掌握營銷手段,就算站穩了腳跟。”
“兼顧客觀和美國讀者口味”
《習近平時代》的出版無疑是時代出版公司邁出的一大步。美國亞馬遜領袖類圖書銷售排行榜第三名的成績對於中國圖書來說可謂優異。
事實上,朱大平很久以前就想做這樣一個項目。來美3年,他感覺到美國輿論對中國有失公正。“尤其是習主席上任後,第一年美國輿論還較積極,但從去年開始呈消極趨勢,認為他外交政策強硬,對中國經濟唱衰的也很多。這些輿論觀點單一,對中國政治的理解很表麵。所以,我認為美國市場需要一本經得起曆史考驗的書,幫助美國社會客觀公正地了解中國政治。”
項目在2014年正式啟動,最後成書《習近平時代》,從習近平少時寫起,全麵介紹他的從政經曆和在內政外交、反腐改革上的舉措、戰略布局。為了“兼顧客觀和美國讀者口味”,朱大平找來中美兩國的學者編寫,由80多歲的紐約大學政治學終身教授熊玠擔任主編。熊玠在美國待了57年,是國際法和國際政治研究領域的一麵旗幟。朱大平對他頗為讚賞:“他的研究方法嚴謹,有說服力。美國人思考問題很看重事實依據。作者用了大量的事實依據來論證習主席的政治思想、治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