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不是每個人都會想起記憶深處的一些支離破碎的片段,不是每個人在那些破碎的記憶被從新撿起後能想起關聯這份片段前因後果,隻是有時候大多數人會微笑著想著原來有些東西他們並沒有忘記,隻是被藏起來了,誰說不是呢?藏起來的或者暫時遺忘的記憶都存在我們腦袋中,隻是每天我們的大腦都在儲存著不同的東西,所以昨天被暫時蓋在今天之下了。
就如上班族,每天百分之80到90的內容都差不多,每天準時上班準時下班,如果要說今天和昨天有什麼不同唯一的不同就是打扮和做的事情,在不就是說的話不一樣,可是本質上這樣的昨天和今天是沒什麼不一樣的,所以大腦在這個時候就偷懶了,撇開了相同的部分隻是著重的記憶著和昨天不同的東西,或者延續著某部分昨天的記憶,這是什麼樣的工作原理?專業認識應該很清楚,至於這些描述隻不過是個人認知的部分見解。
今天和昨天會有什麼不同?同樣的時間段起床,同樣的時間段上班,同樣時間段到達公司,這中間差距被大腦調皮的模糊的具體的分秒變成了一個相識的時間段,而上班途中一樣的人流,其實說不定在一樣的人流中夾雜著昨天甚至前天碰到過的人,然後又在匆匆的忙碌中淹沒在新的昨天中,隻有持續的出現才會形成一個長時間的記憶點?這是不是就是大腦在製造緣分的由頭呢?
一見鍾情是不是大腦給個體拚湊出的一副畫呢?在人流中穿梭著的個體,每天都在記憶中對比著不同的眉毛不同的嘴唇不同的眼睛不同的臉型不同的體型不同美麗,在腦中已經構建出了一副畫,當有一天一個和你大腦描繪的畫相似度達到7至8成的另外一個個體出現的時候,你是不是又被自己的大腦給迷惑了呢?但這隻是完成了一半,如果兩個個體都在腦中勾勒描繪著,而卻最終在一個定格的場景中相遇之後,是不是就完成了一個奇跡呢?但這又好像不是奇跡,更像大腦在玩拚圖遊戲吧!
(三)
思維認知推進著大腦的記憶,構建著大腦的記憶,也就是要完成一見鍾情是非常複雜的,兩個個體大腦的審美標準必須在一個層次,這樣的幾率是多大?這樣的情況又要構建在兩個不同而又獨立的環境中,是不是還要計算年齡層次?所以意外會無窮無盡而如果真有一天兩個個體完成了這樣的一見鍾情隻能說是奇跡了,但是好像這樣又完全把其他因素排除在外麵了?
打住,沒想到我的結束章節會變成這樣的東西,真是大腦帶著記憶跟我開著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不過這不是就是大腦和記憶讓人微笑的地方嗎?是不是我應該很二的探討下大腦看見的愛情和我看見的愛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