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和自己過意不去,把自己搞得一團糟,做人做事也就會出現問題,以下4種情況值得我們注意。
(1)不要走極端。要麼很好,要麼很壞,要麼是躊躇滿誌,要麼是萬念俱灰,稍受鼓勵就信心倍增,稍受打擊就委靡不振。雖然說人生是一場戲,但你也不能故意把它搞得大喜大悲,這對身心是很不利的。
有極端思想的人往往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或者說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在事情開始之前,他們總會把事情的結果想象得很美好。由於看了一張介紹炒股成功者的報紙,他們就會浮想聯翩:如果我也去炒股的話,說不定我能賺個幾十萬,然後我就能買幢房子,另外再買輛摩托,當然也要給女兒買架鋼琴。而一旦事與願違,他們就會痛苦萬分;極大的反差加上沒有任何的思想準備定會讓他們消沉一段時間。
有極端思想的人往往是易衝動、缺少全麵考慮的人。他們對一件事情投入得特別快,他們會調動一切情緒專心於一件事。當他受了別人的啟發,決定開始學外語時,他會專心致誌地訂好計劃,而且立刻跑到書店買來外語書,還有一大堆參考書、工具書和空白磁帶,他還會考慮到家裏的錄音機不行,馬上去買個新的;但學了三天後,就覺得計劃是否該改一下,參考書是否太深了。再過幾天,就會問自己:學了外語到底有什麼用?然後就可能像沒發生過這事一樣過起了原來的生活。
我們要試著改變腦子中存在的這種極端的思想。首先,要有接受挫折與失敗的心理。在事情開始之前,要告訴自己:結果越美,往往困難越多。要出門旅遊,你不能光想海邊風景多迷人,在大海裏遊泳多暢快,到山頂眺望是多麼心曠神怡,你得想想在海邊曬半天會很黑,夜裏會皮膚發痛,那座山很陡,小心不能摔跤。其次,我們在事前不要把結果想象得太完美,可以告訴自己:能有七分成功就算很不錯了。期望值不能太高,以免失望太多。我們也可以告訴自己:做事要多看過程,隻要我們盡力就行了。萬一我們不幸遭遇失敗,我們應告訴自己:生活大部分時間是平淡無奇的,我們隻不過又回到了起點,讓我們從頭再來。
(2)別總是後悔。因為一件事做得不完美而後悔,或因為不經意的一句話而傷害別人而後悔,都是難免的。但如果一個人經常性地話一出口以後就後悔,那就不大正常了。
這種壞習慣有時候是猶豫不決的性格造成的。有的人麵對選擇時,總會考慮得無比周到,從大到小,從前到後,樣樣都要考慮,到最後把自己給搞糊塗了,不知如何作出選擇。好容易在別人的幫助下或在內心的催促下作出了決定,話一出口馬上就會後悔,心裏想:可能作另外一種選擇更好。
考慮太多會使你“說了常後悔”,欠考慮也同樣使你“說了常後悔”。有些人喜歡信口開河,說話不著邊際,但隻管吹牛扯淡倒也無妨,問題就在一不小心就可能傷了別人,那就隻有道歉了。
由於猶豫不決而常後悔的人,總會有種失落感,本來作出選擇是件很痛快的事,而對他來說卻是痛苦的事。去購置一樣東西本來是一種享受,而他卻體會不到這種滿足。上街去吃火鍋,走過麥當勞門前,會禁不住想:吃麥當勞也不錯。火鍋已經在麵前了,麥當勞的香味還蒙繞在眼前,火鍋的味道肯定減了一半。
如果你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你得在作決定之前先弄清楚:我選擇的首要標準是什麼。在作選擇之前先把標準的順序排好,如果隻想買支筆,能寫就行,那就挑支便宜的。在作出決定以後,隻能想我選的東西有多少優點,別去想別的,要有一種知足常樂的心理。
如果你是一個欠考慮、易衝動的人,就要告訴自己:凡事要三思而後言。特別在感情衝動時,要立即警告自己:別光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換個角度。和別人開玩笑,不能憑自己想象,你要想想他會不會生氣。在批評人時,也要想想對方會怎麼想,不能光顧自己發泄。在承諾別人時,不能光讓對方滿意,要考慮一下自己能否承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