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荷好久沒有看到萬裏出來,拿了幾片西瓜進來,看到他們一個在床上,一個在床下的睡著的樣子,不禁笑了一下,輕輕地走了出去,心中覺得萬裏和姝妍好般配啊。。。
一凡回來後聽到姝妍不舒服,急著要去看看。
綠荷叫住他,“不要看了,萬裏也在,他們在休息呢。”
“什麼在休息?這小子,怎麼敢的?不行,我打死他。”一凡做勢要衝進去。綠荷拉住他,“你想哪裏去了?他們是在休息而已,一個在床上,一個在地上,沒有什麼的,看你?”綠荷怪著自己的老公。“我覺得他們很相配,萬裏對姝妍真的很好。”看一凡的樣子真的有些可笑,想來也怪,就他這樣子的人,不禁搖了搖頭,可是一凡,唉,仍是讓她心動想寵著的那個人。。。。。
“我女兒那麼好,他有福氣啦,他當然要對我女兒好啦。這是正常的嘛!”一凡笑著說。
“你啊,你的女兒永遠都是最好的。”綠荷用手指刮一凡的臉,這麼多年過去了,都已經有了三個兒女了,可是綠荷對一凡的感情一點都沒有減。
綠荷喜歡這樣子句詩: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那個一直平凡的一凡給了綠荷這樣子的解釋:
想像一個首先是色彩美。夕陽之下,晚霞絢爛耀眼,而鶩的羽毛是深色的,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鶩近乎一個暗影,而晚霞不可能遮布西邊半個天空,尚在碧空顯露,碧空相對於落霞光度稍遜,但相對於孤鶩來說卻較亮,孤鶩的影子更加深暗,晚霞和碧空則更加燦爛。孤鶩的顏色以綠、褐、紫等為主,屬於冷色,而且它們之間是補色關係。晚霞的背景是晴空,它是藍寶石色的,和晚霞的顏色也是互補色的。這兩種顏色相鄰時,能構成最強的對比,在效果上,能使雙方達到最大的鮮明度。
其次是動態美。孤鶩是在“飛”的,雲霞是在“落”的,隻有天空是凝然不動的。秋水雖然平靜,但並不是冬天的止水,水麵上不會死氣沉沉。微風過處,秋水上會不斷地泛起漣漪,漣漪過處,平滑如鏡的水麵上倒映著的景物會被蕩開,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魚蝦等等。這分明是一幅流動著的美麗圖畫。
其三是虛實美。碧空高深無比,紅霞稍低些,而孤鶩又更低,這就有了三個層次,而它們下邊又有秋水。秋天的水是寧靜的,當“秋水共長天一色”之時,天上的畫卷自然地映在水中,所謂“天光雲影共徘徊”,水中又有了三個層次。而且,在天上越高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就越深。這就構成了實景與虛景的對比。況且微風過處,秋水泛起漣漪,平滑如鏡的水麵上倒映著的景物會被蕩開,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魚蝦等等,這和水麵上的映像同樣構成了一種虛實之美。
其四是立體空間美。“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兩個本來並不相交的平麵經過持續的變形相交了,這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並能使人感到整個畫麵具有三維立體空間的真實感。不僅如此,“秋水共長天一色”把人們的視線引到水天相接之處,這是人們視線所能達到的最遠的地方。而“落霞與孤鶩齊飛”又把人們的視線引到天頂,這是人們視野中最高之處。這一景象又映在秋水中,使具有最大高度的景物又有了最大的深度。有遠有高有深,境界開闊,給人一種強烈的立體美。
其五是引人遐思的想象之美。此句中,鳥是有生命的,而天空和雲霞則是無生命的,這裏,後者成了前者活動的背景,而前者則是後者中一個有情感、有意誌的動點,令人想到有生和無生;晚霞長空亙古常存,而孤鶩則隻是一個匆匆過客,給人一種永恒和短暫的感觸;“孤”鶩與“落”霞齊飛,一隻“孤”鶩,緣何而孤飛向那裏……令人頓生情思;“秋水共長天一色”,遠方水天相接之處,茫茫緲緲,那裏景色又如何……給人以無窮的遐想。。。。
其實是很無聊的東西被他解釋的更枯燥,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樣子的解釋,可能自己早就深深地愛上一凡,給自己一個理由一個借口去接受他啦,因為,哈,那個葉一凡實在平凡的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