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橘紅橙黃古道邊(2 / 2)

據《藏漢史集》記載,茶,最初就是作為一種具有保健和治療作用的漢藥,而受到歡迎的。茶在公元676-704年傳入吐蕃,鬆讚幹布之曾孫杜鬆芒波傑在位時說:“在我患病期間不思飲食,隻有飲用小鳥銜來的這根樹枝泡的水比較奇妙。它是一種治病良藥。”

在5世紀之前,吐蕃王室隻是把茶葉作為一種珍貴的保健藥品珍藏。再後來,有內地的僧人交流到藏地,他們在念經的時候,往往捧出一撮細碎的樹葉,泡水喝下之後,誦經長久不累,心境平和,記憶力驚人,談經雄辯無敵,這就引起了藏地僧侶的喜愛,於是開始烹茶飲茶,茶的生津止渴、消食破睡、去膩通腸等諸多功能,正好有益於高寒地區民族保健的需求,在漫長的曆史時期,茶逐漸成為他們不可缺少的食物。

有了大量的市場需要,而雪域高原又不能產茶,“茶馬互市”的交易,運輸茶葉的茶馬古道也就應運而生了。

藏族的傳統醫學也把茶葉作為一種藥物進行研究和使用,據藏族史料記載,茶能治療涎病、風病、血病、平寒熱、去癡愚、解毒等等。

茶在雪域高原,既是食物也是藥物,它作為藥物平衡人的體質酸堿度,補充微量元素的作用遠遠勝過中原地區,因為那是在幾乎沒有水果和蔬菜的地域。這就是中華民族大家庭裏的人民的智慧之光,它閃耀著人類生命科學的光輝。

有個說法是禪茶一味,這是指茶有通靈的一麵,也就是作用於人的精神活動的方麵,所以神情比較抑鬱的人,經常喝點茶大有益處,我就常常這樣勸認識的朋友。

有一次到一處寺廟裏,和一個和尚聊天喝茶,他說到一個觀點,很有意思。他說現在大千世界五花八門的東西(我知道這些都是佛語),就像街道上跑滿了汽車,排滿了廢氣,占據了人平靜的心靈。隻有像我們此時這樣靜靜地坐下來喝茶,才可以清心,繼而可以靜心,心靜了,就好比大街上堵塞的交通被疏通了,人的心才可以去到想去的地方,不至於迷途。

我知道,現在許多人都喜歡練習瑜伽,我在印度采訪的時候,專門用心了解過一下瑜伽。因為我有當運動員的功底,對於人體運動有關的東西就了解得多一點,對於瑜伽也自然會略知一二。瑜伽的功效與茶有相似之處,隻不過瑜伽需要通過自己身體的運動,激活一些生物的激素物質,去配合心智的修為;而飲茶是通過身體的靜坐,加上外來的一些天然的而非合成的化學物質,去配合心智的修為。這一靜一動的兩者,可以殊途同歸。這好比從中國西藏和從尼泊爾都可以攀登上珠穆朗瑪峰一樣。

茶馬古道上的橘子,也有相仿的功能。橘子是人體健康的天使。橘子不僅口味甘洌,香氛悠長,而且極富營養,這是眾所周知的。橘子本身還是可以做茶的,名叫“橘子茶”。用橘皮配以蜂蜜泡茶,可以健脾胃。橘子做成蜜餞又叫“橘餅”,蜜甜可口而芳香沁脾。陳皮、橘紅這些常用的中藥就不用細述了。

橙黃橘綠古道邊。我還是回到茶馬古道上的橘園裏來吧。橘子,見證了多少茶馬古道的故事?橘子,沉醉過多少回萬裏離別長亭短亭的送別?一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將西域葡萄美酒的風姿雕塑了千年碧透,將祖國西域北漠的青史遺在了萬裏長河。而紅橘的“竹籬茅舍出青黃”,“吳姬三日手猶香”,也將巴蜀天府與雪域高原這天上人間鏈接之地的奇妙果品,描繪得英姿颯爽,紅袖添香。

茶馬古道邊的橘園,連綿無際,千畝萬畝,春有江風細雨,橘柚散花,“踏花歸來馬蹄香”。夏有青澀果子打望千古的馬幫從中原到高原,從岷江到雅魯藏布江。秋有紅橘高高懸掛在山道彎彎處,等待口渴困倦的馬幫在果園的籬笆邊歇下腳來,像喝一口殷紅的葡萄酒一般吸咀那酸甜的果汁,然後抖擻精神,重上征途,奔赴那遙遠而銀光閃耀的冰峰雪山,香格裏拉。

橘園越來越紅,馬幫越走越遠。

這時,橘園的山坡上,有一棵紅彤彤的橘子樹,像一位新婚的新娘,正遙望著遠行在險峻的茶馬古道上的新郎,吟誦蘇東坡的詩:“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