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謀國之道(3 / 3)

王樞聞得上司這般說,回京複命的熱情散去幾分,腦中逐漸清醒下來,一派鄭重其事的神情答道:“大人所慮甚是,下官當惟命是從。”他腦海中回想皇帝陛下那說一不二的性子,心知李琦所慮大有道理,胡家父子雖已傳令手下官員即刻交割五縣給予雲南官員,目下畢竟局勢未定,萬一自己等匆匆返回京師,交割之事又出了什麼紕漏,這關乎身家性命的欺君大罪,絕非兒戲之事。

李琦緩緩站起身來,沉聲說道:“本官即刻修書一封,有勞賢弟快馬加鞭,送回雲南西平候處,請他即刻調遣麾下軍馬官員,收取五縣之地,以免夜長夢多。”

王樞心知此事關係重大,不敢推辭,當即拱手領命。

十數日後,西平候沐晟得到李琦親筆書信,不禁大喜。沐家父子對安南竊取五縣之地早已是深為不忿,無奈昔年洪武皇帝朱元璋不願輕啟邊釁,隻得強自按捺,難以作為。沐晟已然得來自南京,永樂皇帝朱棣諭旨,此時見過出使安南的李琦發來的親筆書信,當即再無顧忌,即刻升帳調兵,命手下將校率領兩萬兵馬和一眾文官同行,即刻收回丘溫,慶遠等五縣之地。

胡一元父子雖不願因小失大,對交還五縣並未刻意拖延,卻因交割之事千頭萬緒,又耽誤了足足月餘,方始塵埃落定。

監察禦史李琦眼見諸事順遂,這才率王樞一行十數人,和胡一元刻意派遣前去迎接陳天平回國接位的使者同行,匆匆返回南京交旨。

朱棣雖是城府極深,眼見沐晟,李琦複命五縣已然收回,不禁也甚是愉悅,畢竟自己的父親沒有收回的地方,自己親手收回了,再加之眼見胡一元遣來的使者一派卑躬屈膝之態,深切反省自己欺瞞大明皇帝陛下的罪責後表示願意將篡奪的王位交還陳天平,並懇請朱棣遵守諾言,賜予爵位。

身穿五爪金龍黃袍的朱棣站起身來,凜然掃視文武百官,朗聲說道:“朕身為天子,君臨天下,自無毀諾之理。”言罷當即命人取來筆墨,揮毫而就,寫下旨意,冊封胡一元順化郡公,世襲罔替,賜予安南使者帶回,以安胡家父子之心。

文武百官心知肚明,這個所謂的順化郡公實在是個空頭勳爵,連俸祿都無須大明出分毫,自然沒有人出言反對,齊齊恭賀陛下收回五縣之地。

今日被特召上殿的陳天平乃是九死一生,落難之人,眼見複國有望,當即跪倒在地,叩謝大明皇帝複國再造之恩,陳氏子孫願世代效忠於大明天朝。

朱棣溫顏安慰數句後,問及監察禦史李琦安南富裕之地,當即又將這數縣冊封給胡家父子,以安其心。

陳天平內心之中雖不免覺得大明皇帝此舉實有越俎代庖之嫌,當此形勢之下卻無從反對,當即唯唯諾諾,表示願意回國接位之後絕不會再追究前仇,必將善待胡家宗族子弟。

身穿黑色蟒袍的寧王朱權冷冷注視陳天平,心中暗自忖道:殺父毀家之仇,豈能輕易揭過?不過此事無須朱老四去操心,陳家,胡家勾心鬥角,正有分而治之之妙,他們忙於內鬥,便沒有那麼多心思去在邊境惹是生非,對於雲南,廣西兩地的大明百姓來說,實為有利無害。

安南地不及大明一省,軍力更是難以企及,胡家父子迫於朱棣的威嚇,歸還丘溫,慶遠之地乃是意料中事,不過胡家父子竟然答允將王位交還陳天平,此事還是過於順利。因為他昔年身為洪武皇帝朱元璋欽封的藩王,也曾統領大軍鎮守邊塞,也飽嚐權力滋味,內心之中深深以為,權力一物雖則無影無形,但對於這世上的男子來說,可謂揮之不去的魔咒。縱然聽聞李琦回稟說是安南依舊有大批官員心向前朝陳氏,可畢竟胡一元掌握安南軍權日久,交還王位之事,還是過於順利了那麼些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