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做事要嫻於應變——處變不驚巧應對,力轉乾坤扭亂局(1)(2 / 3)

沒過幾年,他又在商場上站立了起來,而他始終記得那天晚上在街頭遇到的鋸木工人的一句話:“倒了的樹,如果想維持原有的樹枝,怎麼可能扶得動?”人也隻有擺脫習慣思維的束縛,才會收獲成功。

做事時,很重要的一條是要靈活應變,而不要受慣性思維的束縛,特別是遭遇失敗的時候,不妨換個方向,換種思路,靈活應變,唯有跳出傳統思維的束縛,才能獨辟蹊徑,以變應變。隻有這樣,才能最終成為一個辦好人生大事的高手。

不敢創新或者說不願意創新的人,他們頭腦中關於得失、是非、安全、冒險等價值判斷的標準已經固定,這使他們常常不能換一麵去想問題。

俗話說:“條條道路通羅馬。”所以做任何事都不可墨守成規。很多人在辦事的時候,往往會依據經驗確定辦事的原則和辦法,然而這並不總能奏效。特別是在第一次遭到對方拒絕的時候。這時候往往也是真正考驗一個人辦事能力的時候。善於辦事的人會以創新的眼光換個角度,同時也是換了條路,也等於增加了更多機會;而有的人卻不願轉變,或手足無措,或一條路走到底,最終徹底失敗。

假如有一個人有100%的機會贏50塊錢,而另外一個人隻有80%的機會贏100塊錢,但是有20%的機會什麼都不贏。在這種情況下,不少人會選擇最保險安穩的方式——選擇贏50塊錢而不願冒一點險去贏那100塊錢。可如果換一麵來設定這個問題,一個人有100%的機會輸掉80塊錢,另外一個可能性足有85%的機會輸掉100塊錢,但是也有15%的機會什麼都不輸。這個時候,人們都會選擇後者,賭一下,說不定什麼都不輸。

從中不難明白,平時我們之所以不能創新,或不敢創新,常常是因為我們從慣性思維出發,以至於顧慮重重,畏手畏腳。而一旦我們把同一問題換一麵來考慮,就會發現很多新的機會,就可能創造新的成功。

其實許多最有創意的解決方法都是來自於換一麵想問題,在對待同一件事時,從相反的方麵來解決問題,甚至於最尖端的科學發明也是如此。所以愛因斯坦說:“把一個舊的問題從新的角度來看需要創意的想象力,這成就了科學上真正的進步。”

在現實的生活中,當人們辦事時,時常會遇到瓶頸,這是由於人們隻在同一角度停留造成的,如果能換一換視角,也就是換一麵考慮問題,情況就會改觀,善於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靈活辦事的人,什麼難事都難不倒他。

難事不直取,繞路易攻關

辦事的時候,有人往往會依據經驗確定辦事的方法和原則,然而這並非總能奏效。善於辦事的人遇到難事的時候,會以創新的眼光看待問題,換個角度,繞個方向取得辦事的成功。

戰國時,齊景公的一匹心愛的馬突然死去,齊景公非常傷心,一定要殺掉馬夫以解心頭之恨。眾位大臣一起勸阻齊景公不可為一匹馬而濫動刑罰,而齊景公卻已鐵定了心,眾人的勸告一概充耳不聞。

這時,相國晏嬰走了出來,眾臣都以為晏嬰也有勸誡齊景公的意思。誰也沒有料到,晏嬰卻明確地表態說:“這個可惡的馬夫,該殺!”

齊景公十分高興,就把那個心含冤屈的馬夫喊來,聽晏嬰曆數他的罪過。

晏嬰曆數馬夫的三大罪狀:“你不認真飼馬,讓馬突然死去,這是第一條死罪;你讓馬突然死去,卻又惹惱君主使君主不得不處死你,這是第二條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