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克森公司在1971年和1989年麵對同樣的錯誤,卻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結果。20世紀90年代的埃克森公司已經擁有了相對10多年前更完善的技術、更高端的設備,但卻因他們對待錯誤的態度迥然不同,而導致了完全不同的結果。埃克森公司的成功和失敗都源自它們麵對錯誤的態度:70年代,他們不給自己的過錯找任何借口,公司的每一個人都竭盡全力,不計較金錢的代價,采取一切補救措施,這讓他們並沒有損失過多的金錢,因為在此事件後,他們獲得了全世界的信任,他們的訂單實現了突飛猛進式的增長;80年代的失敗正是因為他們濫用借口,最後不但賠償了更多的金錢,還徹底損害了公司幾十年來的良好形象。
當發現自己的錯誤後,隻有坦誠地麵對問題,承認錯誤,才能將錯誤所造成的損失和不良影響降到最低。真誠地對待自己和他人,是明智和理智的行為。有些時候,為了尋找借口絞盡腦汁,不如對自己或他人說,“我不知道”。這是誠實的表現,也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任的表現。這在某些方麵恰恰是自信的表現。一個人在失去了自信的時候,容易為自己找出很多借口,這其實是一種逃避行為。
人生孰能無過?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經曆大大小小的錯誤,犯錯並不可怕,隻要以誠懇的態度麵對錯誤,而不是用各種借口試圖掩蓋錯誤,就能化拙為巧,贏得更多的時間和他人的理解與同情,化解他人的憤怒和怨恨,並促使他人以友善的姿態幫助解決問題。
擔當讓你更出色
在人的一生中,自己將會扮演不同的角色。命運將給每個人進行角色的分配,如果你不幸地被分配到要飾演一個小角色,那麼與其怨天尤人,不如用演主角的高度責任心,去全力以赴演出自己的水平。高情商者不會抱怨自己角色的大小,因為他們懂得,無論多麼小的事,隻要自己能夠做得出色,便會令自己出類拔萃,使自己從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他們堅信,即使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會因為自己的高度負責而變成主角,即使自己連一句台詞也沒有。
曾有人問過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這樣一個問題:“請問您知道人生的哲學是什麼嗎?”愛迪生當場回答道:“我的人生哲學就是工作和發明,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奧秘,並以此為人類而服務……”的確,一個擁有強烈的責任精神的人,在為企業的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自己也能夠從工作中獲得樂趣。
比爾·波特,隻是英國成千上萬個推銷員中普通的一個。每天早上他都起得很早,要為新的一天的工作做好準備。但在此之前,他需要花3個小時到達他想要去的地點。不管有多麼的痛苦,比爾·波特都會堅持著這段令人筋疲力盡的路程。
也許你們還不知道,他的生活要比一般人艱難得多。他出生於1932年,母親在生他的時候,大夫用鑷子助產時,不慎夾碎了他大腦的一部分,導致他從小就患上了大腦神經係統癱瘓,並且還影響到了說話、行走和對肢體的控製。等到比爾長大以後,人們都認為他肯定會在神誌上存在嚴重的缺陷和障礙,福利機關也將他定為“不適於被雇用的人”,專家也認為他永遠也不可能參加工作了。
但是,比爾應該感謝他的母親,由於她一直鼓勵他做一些其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還一次又一次地對他說:“你能行,你能夠工作,我相信你能夠自立!”比爾在受到母親的鼓勵之後,就開始從事推銷工作。他從來也沒有將自己視為殘疾人。最初,他向福勒刷子公司申請工作,但是被這家公司拒絕了,並且還說他根本就不適合工作。接連幾家公司,都采用了同樣的態度回複了他,但是比爾並沒有放棄。最後,懷特·金斯公司還是很不情願地接受了他,但對他也提出了一個條件——比爾必須接受沒有人願意承擔的波特蘭以及奧根地區的業務。雖然條件非常苛刻,但畢竟他有了屬於自己的一份工作,比爾當即就答應了。
在比爾第一次上門推銷時,他猶豫了四五次,才鼓起了勇氣按響了門鈴。第一家並沒有買他的商品,第二家、第三家也是一樣……但他始終堅持著,以敬業的精神支撐著自己,即使顧客對他們的產品絲毫不感興趣,甚至是嘲笑他,他也不灰心喪氣。慢慢地,在他這種精神的推動下,他也取得了越來越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