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1 / 2)

五百年前,五色異鳥從東方桑海飛來,徘徊數日,匿於西方青冥嶺。同年,持續數年的王朝爭戰終於結束,雲氏一族入主王都,以姓名國,號為雲朝。據史料記載,雲朝新帝雄才偉略,稱帝後勵精圖治,選賢舉能,隻用三年便一改戰後凋敝之像,盛景較之前更甚。其後新帝廣招兵馬,東征西討,十餘年間王朝大軍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新帝更是場場披掛上陣,令敵軍聞風喪膽,便是往日有勇猛大族之稱的羌族也無不俯首稱臣。至開朝十七年,北至大荒戈壁,南至歸海,西至青冥嶺,東至桑海瀲灩島,無不歸為雲朝王土。

新帝年六十九而崩。晚年想起那隻曾經縱橫疆土的奇異巨鳥,以為天降奇瑞,乃佑雲朝,於是下令取西南千年古桐刻成此鳥形態,置於王都最高峰--來儀峰之上,以示皇命天授。又取四方青銅鑄成四座鳥尊神像,分別放於雲朝疆土東南西北四極之地,背麵刻曰:"天降奇瑞,乃佑雲朝。神鳥所至,莫非王土。"更規定往後每年四月十五乃為神鳥祭,是日雲朝子民需身著五彩羽服,手持梧桐葉及醴泉水,一路踏歌長行,前往神鳥壇祈求來年安康。此後鳳凰為雲朝子民參拜供奉,各大城鎮無不建有神鳥壇,香火不斷。後太史令、司天等伎術官通覽古卷、夜觀星象、算卦卜筮,又經幾番商議,將此鳥取名"鳳凰"。

百餘年後,雲朝傳至炆帝手中。時值雲朝西南大震、東部洪澇、瘟疫肆虐橫行之際,北方羌族趁機發難,自行脫離雲朝統治,成立羌國。炆帝親自領兵鎮壓,卻在北征途中感染瘟疫駕崩,王朝軍心大亂,慘敗而歸。炆帝後太子繼位,號為恭帝。恭帝覺察出雲朝幅員遼闊,極其不宜管轄,又加上羌國一事在前,便將雲朝劃分為六部,其中王都玉京周圍七州稱為中雲,乃由雲朝皇帝直接管轄,其他五部則封給五位郡王,放之分別管轄。

皇位傳到了郝帝,這五地已在各自郡王手中經營了三百多年,除了共同朝拜鳳鳥神靈外,也漸漸形成了不同的風俗。北邊與羌國接壤的名蒼,因氣候較其他地區寒冷,舉國以練武強身,百年間雲朝的一些優秀武官皆出自蒼國。東麵水國靠近桑海,同時又是雲朝第一大河流赤水的入海口,借了地域優勢,與雲朝各地多有商業往來,因此水國在雲朝中最為富有。西麵祈國倚靠青冥山脈,疆域最廣,卻多為不適合居住的山地,不過向有肅殺嶺之稱的青冥嶺和大山之中那些古老的傳說還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可謂是雲朝中最神秘的地方。昭國夾在祈國與水國之間,南靠歸海,本是個不起眼的小國,但因各代昭王生性喜愛文墨,本地人也深受感染,像雲朝著名的釀梅墨、白雲箋、清心香就全出自昭國。比昭更小的還有風國,但它背靠羌國大草原,西倚木芝山,東臨青水,南臨赤江,地處祈蒼之間,卻又是雲朝最有名的去處,原因就是它氣候太過宜人,風景太過優美,是不少人心目中的向往之地。不過因為交通閉塞鮮少有人到達過那裏,風國也因此得名"桃源鄉"。

可是到了郝帝下的朝寧三年,五國形式突然大變,先是羌國那邊不甘於現狀,與蒼國邊陲戰事又起,再是夏至日夜空突然出現熒惑守心之異像,南邊昭國降下天石,上竟書寫者"日月遮雲"字樣,朝中司空官聞至此言,因昭王一族以明為姓,立刻就道出昭國將反!郝帝將信將疑,但未出半月,南方果真傳來昭王勾結海上賊寇意圖謀反一事,郝帝立即下旨祈水兩國出兵圍剿,祈王素與昭王交好,但苦於君命難違,隻是遂駐紮在兩國邊境按兵不動。但由於昭國常年重文輕武,東麵的水國長驅直入,甚至最終攻入昭都景陽。昭王聞訊自縊,太子裔戰死,似乎隻是一夜的功夫,整個昭明氏幾乎被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