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紅色旅遊”開展得如火如荼。各地方為搭上“紅色旅遊”這趟順風車,紛紛大力開發本地紅色旅遊資源,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但是,在開發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比如:紅色旅遊資源挖掘、保護力度和深度不夠;產品開發層次比較粗淺,生動性、體驗性和參與性不足;缺乏良好的市場運作機製;景區基礎設施薄弱,交通建設滯後等等。在“紅色旅遊”景點的打造上,往往忽視了景點所呈現的原生態的曆史感和滄桑感,失去了文化的內涵。特別是在市場經濟建設中,很多地方由於經濟基礎比較差,沒有正確處理好革命紀念地文化與經濟發展的協調關係,為了一些眼前經濟利益,放棄了自身形象的維護,對革命活動的遺址、舊址進行破壞性開發,在革命遺址、舊址周圍建起了兒童遊樂城、紀念品商店、賓館、飯店等,嚴重破壞了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場所的形象,使本來就十分脆弱的革命文物飽受浮華與嘈雜的摧殘。這種焚林而獵的開發方式,其結果無疑隻是導致旅遊經濟的曇花一現,嚴重損害革命紀念地在人們心目中的神聖地位。好在隨著可持續發展觀和市場經濟“品牌”理念不斷深入人心,一些革命紀念地開始積極探索科學發展的道路。偉人毛澤東的故鄉——韶山經過幾年的努力,在打造“紅色旅遊”品牌方麵作出了一些積極有益的探索。
韶山是偉人毛澤東青少年時期生活、學習、勞動和曾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是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具有豐富而獨具魅力的人文資源,除名聞天下的毛澤東故居外,這裏還有少年毛澤東啟蒙學習的私塾,中年與楊開慧一起開展農民運動的“夜校”,1966年回韶山曾居住過的“西方山洞”等一批重要的人文景點,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們前來瞻仰參觀。過去,由於一直沒有從樹立“紅色旅遊”品牌的角度出發,韶山的旅遊文化產業沒有做大、做強,品牌形象不夠突出,因而也不能帶動地方經濟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毛澤東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自強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他是值得每一位炎黃子孫永遠懷念的世紀偉人。因此,搞好韶山的建設不僅是一項重要的政治、經濟任務,也是全國人民的共同期望。為打造韶山的“紅色旅遊”金字招牌,帶動整個韶山全麵進步,湖南省委、省政府於2002年3月在韶山召開現場辦公會,對韶山旅遊文化產業的發展作出了近期和遠景規劃。規劃後的新韶山將不僅是旅遊產業發展的示範基地、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同時也是實現全麵小康的示範基地、現代化新農村的示範基地,城鄉人民率先致富的示範基地。《韶山“五個示範工程”規劃出台》,《三湘都市報》,2005年6月7日。按照此規劃,韶山近幾年來展開了一係列樹品牌的行動。
一、淨化參觀環境
位於韶山衝上屋場的毛澤東故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來韶山參觀的遊客必到之地,對韶山紅色旅遊品牌的廢與立有著至關重要影響。韶山毛澤東同誌紀念館也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根據省政府的規劃對故居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進行了徹底的整治。近年來,由於故居遊客劇增,文物受損嚴重,加上牆體脫落,韶山毛澤東同誌紀念館於2004年10月對其進行一次封閉式大修。此次維修過程中,共新換了3萬多塊瓦片,80多根梁柱,1副窗葉,4個門檻以及2塊門框;在故居內新增了大秤、算盤、油燈、鬥等11件原物,加上原已陳列的共計32件原物;同時,故居新裝了13個監視器探頭和室內廣播,以方便旅遊高峰期及時對遊客客量進行調度;重新開放的故居也改變了以前的開放式參觀,新開辟一條固定遊道,用紅綢線對遊客進行隔離,以更好地保護故居。《毛澤東故居,修繕後再度開放》,《浙江日報》,2004年12月17日。由於在維修過程中嚴格遵循了“修舊如舊”原則,所以,大修後的毛澤東故居依然保持著濃鬱的曆史氣息,向人們真實展現了毛澤東當年生活的景況。雖然韶山並不是以自然風景名勝區聞名遐邇,但是自然環境是遊客第一眼見到的。所以,環境是對遊客整體評價產生重要影響的“第一印象”的主要來源。再者,文物保護也需要良好的自然環境,文物的損害來自兩方麵:一方麵是人為的,可見的,也是較容易解決的;另一方麵是來自文物周圍環境的汙染,這是人眼所不能觀察到的,所以防患起來也比較困難。為了文物的可持續利用和韶山品牌形象的塑造,韶山市政府與韶山毛澤東紀念館協商對故居可見範圍內的土地進行征收,劃歸維護管理故居的毛澤東紀念館整治,並將故居前的稻田全部種上袁隆平院士研發的高級雜交水稻。由於曆史遺留,以前在毛澤東故居周圍存在著七八家飯店及紀念品商店,這些飯店一方麵汙染了故居周圍的自然環境,致使蚊蠅滋生,嚴重損害了故居景區整潔的形象;另一方麵這些飯店、商店經常發生搶客、拉客、欺騙遊客的不良行為。所以在故居周圍土地征收後,對這裏的房屋也一並進行了拆遷、搬遷,徹底淨化了故居周圍的不良社會環境。總之,通過對故居周圍環境的改造,消除了故居周邊的安全隱患,也維護了整個韶山的“紅色旅遊”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