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1 / 1)

在中國播音主持界,一提起張頌老師,無不肅然起敬,大家不但敬畏先生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更敬畏先生崇高的人品。15年前,我在廣播學院求學期間,有幸聆聽了先生為我們講授的一個學期的課程,厘清了許多概念,明白了許多道理,同時似乎也明確了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在我們這些同學心中,張頌教授是高山、是豐碑,他將播音視為自己生命的敬業精神,讓我們發自內心地敬仰和感激。雖然畢業以後聯係不多,但是內心深處卻永遠銘記著恩師的諄諄教誨。

《播音主持美學論綱》是我在山西大學語言科學研究所攻讀博士期間,關於播音美學問題的思考和總結。今天集結成書,不免心懷忐忑。湖南廣播電視台播音指導曾致是我的同窗好友,他曾經也關注和研究播音美學,因此,我們在業務上經常會有一些交流和探討。當他聽說我寫完了這部書稿時,非常高興,力薦我請張頌老師看一看。可是我卻幾經輾轉和猶豫,不敢將自己的書稿拿給張頌老師看,因為張頌老師於我來說,太神聖和高大了,我不敢望其項背,生怕自己粗淺的認識讓先生笑話。剛巧曾致來京,他說,既然認識到自己學識的不足,就更要向老師請教。於是,我和他一起去拜見了老師。先生雅量,認真閱讀,答應寫序,令後生感動於心。先生在業界地位如泰山北鬥,願意為一個無名之輩作序,足見先生提攜後輩、海納百川的胸懷。先生已年逾古稀,依然招收博士生,傾力鑽研播音學科的前沿問題,思考不止,筆耕不輟,光近幾年來,就先後新著或修訂了《播音語言通論——危機與對策》(第三版)、《語言和諧藝術論》、《播音主持藝術論》《播音創作基礎》(第三版)、《朗讀美學》(第三版)等幾百萬字的鴻篇巨著。這些論著,科學嚴肅,與時俱進,博大精深,為播音業界和學界指明了航向。先生厚積薄發,深諳中國傳統文化精髓,佛道儒了然於胸。誠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一位著名播音藝術家所說,張頌老師在中國播音主持學界,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惜天不佑人,張頌教授不幸於11月10日與世長辭。

早在1998年我在北京廣播學院播音專業碩士班讀書時,班主任陳亮教授就告訴我們,對播音員、主持人來說,美學修養很重要,你認為什麼是美的,你的語言和表達就會朝哪個方向努力。從那時起,我就對播音美學有所興趣,總想寫點什麼,今天的這本小結,隻是自己的一點淺顯的感悟,很多不足難免,懇請讀者不吝指教。本書能付梓出版,要感謝多位師長。

特別是感謝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張頌教授的抬愛與鞭策,他的教誨我將永遠銘記在心。感謝導師山西大學喬全生教授對我的培養,他的學識底蘊厚重,讓我獲益匪淺。感謝我的領導、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台長、著名小說演播家、書法家汪良先生對我的關心與支持,他為此書欣然題寫了書名,感謝中國傳媒大學陳亮教授的精心賜教和指導,感謝湖南廣播電視台播音指導曾致老師,感謝好友宋雨潼先生的熱情鼓勵和幫助,感謝我的女兒景玥,她的天真無邪,讓我倍感人生美好。同時還要感謝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範明懿編輯的細心校改。

願中國播音學在張頌教授的理論框架指引下,日臻完善,邁開大步,走向輝煌的明天。

張頌老師永遠活在我心中!

高國慶

2012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