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就在第二天小李將軍家中鬧賊的事情就在附近傳開。臨安城的捕快也不是吃素的,再一聯係到秦檜門前莫名其妙出現的兩顆人頭,以及當日兩人在朝堂之上的紛爭,這事情的脈絡就清晰起來。不過二人身份非同一般,再加上雙方都沒有深究的意思,臨安府衙也不會閑著沒事給自己找麻煩,本著息事寧人辦事原則,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臨安城可是趙皇帝的天下,也是密營司最活躍的地方,這消息自然而然的在第二天午後擺在了趙皇帝的麵前,嗬嗬一笑,趙皇帝心情大爽,看來秦檜和這幾位將軍還真是關係不融洽啊,竟然用出了這等卑劣的手段,李子玉也不錯,不聲不響的還擊一下,足以讓秦檜懷恨在心一個月睡不著覺了。
大宋天下表麵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一心搞死秦檜的小李將軍和一力壓製武將勢力膨脹的秦檜,在趙皇帝縱容之下卯足了勁要大幹一場。
曆經多年多年安穩的大金國也是風起湧動,當你追隨太祖皇帝征戰天下的老一輩相繼去世,先是太宗皇帝駕崩,接著又是太祖長子粘汗辭世,較了一輩子勁的兄弟二人,最終以兀術把大哥靠死宣告結束。
兀術身體倍棒,吃嘛嘛香。新任皇帝年紀幼小無力主持大局,當然要靠他這位碩果僅存德高望重的長輩照顧了,天下兵馬大權集於一身,兀術立刻就開始了大的動作,暗的不成就來明的,依仗大金國的軍力,全力而為攻陷臨安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一聲令下,大軍雲集,人數超過二十萬的金國大舉短短時日之內就壓了過來,可謂是黑雲壓城。和約無效,趙皇帝也是惶恐不安,在秦檜的攛掇下之地了依仗地利據低於國門之外的策略,說白了就是被動挨打。
不過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小李將軍的口頭禪,送到麵前的樞密院軍令看也沒看就被他付之一炬,而後點齊兵馬三萬直奔徐州,那裏可是橋頭堡,如果真的打起來,宋金之間的第一戰肯定是在那裏發生的。
若是要全線開戰,突出在外的徐州勢必會威脅金兵糧道,所以拿下徐州是金人必須要做的鋪墊,和自己的姑爺一樣的想法,兀術離開開封的第一站便是徐州,隨行兵馬八萬,除了殺手鐧鐵浮圖和拐子馬兩萬餘人,剩下的就是三萬普通騎兵以及三萬攻城步兵,攻城步兵多數由新近召集的漢人簽軍組成,主要作用就是充當炮灰適當削減敵方兵力士氣。
雙方大軍齊聚,一時間徐州城風雲際會,各地的目光紛紛聚集到這裏,大家都在關心徐州城最後的歸屬,開局一戰太過重要,那方能取得勝利,那後續的作戰中就會占盡優勢,除了行動上,再有就是士氣上了。
加上原有駐軍,徐州城兵馬七萬,獨自指揮這麼多的兵力作戰,這還是小李將軍生平頭一次,深感壓力重大的同時,心中也是激動異常,有這麼一次,不論勝敗如何,足以讓自己名載史冊了!說不定千年之後,年少的自己在課堂上也會聽老師講道自己這個曆史人物。
激動歸激動,戰前的籌備還是需要他親自操刀的,探馬紛出,第一個要做的就是把附近金兵兵力部署打探清楚,這個關係到作戰計劃的安排。不過打探來的接過讓人覺得有些揪心,看來老丈人這次是準備一戰定乾坤了,原本二十萬的兵馬數目隻是前期的,這短短幾日之間就有多出了十餘萬兵馬,這還不算被金人稱作是漢人簽軍的炮灰部隊,雜七雜八加起來,人數幾近四十萬,據估算,這大概是金人的舉國之兵了。
這麼多的兵力一字鋪開,雖然兵力依舊顯得單薄,可是緩緩相扣的目的卻是達到了,就在徐州城二百裏之外,另一股由都木耳率領的五萬大軍在運作,一邊威脅著重鎮建康,一邊與準備攻打徐州的兀術遙相呼應,短短二百裏的距離,對於大部是騎兵金人來說實在不算是什麼,全力突進最多也就是半天的路程。
這樣一來,小李將軍就有些發愁了,原本他還想著殺出城去和老丈人的大軍好好打幾場,為嶽老大他們做一個榜樣,同時提升一下己方士氣。可是現在人家背後還有五萬大軍,人數加起來將近自己的兩倍,這年月打仗就是打的人,和武器什麼的關係不是太大,兵力相差太過懸殊,己方想要取勝,怕是不容易。
不過小李將軍善用奇兵可是出了名的,幾人近在咫尺的老丈人沒法動,打打別人的注意也是可以的嘛。一番琢磨,小李將軍就把眼光鎖定到了都木耳的身上,消滅都木耳好處多多,一來可以借此逼著老丈人從徐州退兵,解掉徐州之圍讓自己騰出手來去尋找更多的戰機。而來可以借機把韓世忠也給拖進來,現在嶽老大和韓世忠都聽從趙皇帝來了個按兵不動,這對於極力向展開攻擊的自己可是萬分不利的,沒有他們的配合,根本無法打破老丈人布下的緩緩相扣的陣勢,也就無法出現自己想要的戰機。雖然可以出奇兵來達到這一目的,可是危險性實在是太大了,這種方法可一不可再,別人總會有防備的時候,一個不小心就把自己陷進去了。